第三十九章 深處(1 / 3)

葉山玄回到了日本。這個消息傳到被那位駐美的外交官傳來的信息弄得風聲鶴唳的自衛隊情報部門的時候,“掌控”葉山玄的直屬上級森山千裏同時接到了來自葉山玄的一份郵件。郵件裏是一些相當“勁暴”的資料……

首先是一份軍方給數字圖騰的軍事訂單的大致內容。誰都知道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而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不幹涉斡旋也已經到了尾聲,一旦國際上的問題解決,戰爭就開始了。中印邊境,在高原雪線上,已經集結了雙方總計70多萬的兵力。而中國陸軍的王牌中的王牌,智能一師,智能二師剛剛完成新一輪的換裝和整備,正在躍躍欲試。這個時候,原本並不是數字圖騰獲得軍事訂單的好時機,因為數字圖騰生產線上的武器精密和昂貴,任何一個將軍都不會將它們當作消耗品來使用,一個國家保持兩個智能師,是絕對足夠了。但是,這份正在逐步生效的軍事訂單則充分顯示了中國正在用智能化武器裝備普通的機械化師和山地師,正在使用電腦精密控製的穩定炮架來改裝大口徑火炮,而中國的數字化炮兵,二炮部隊的現代化水平也將大幅度提高。顯然,對印度這樣在技術上如此落後的國家,是用不到這些東西的。而這些東西都毫無疑問地指向了中國在印度之後的敵人。——或許就是日本。

其次是一份讓日本海上自衛隊全麵吐血的資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據庫,而數據庫的內容則是日本領海和近海水文資料情況。中國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開始調查的這些資料,詳盡程度居然比日本海上自衛隊掌握的資料還要高。可想而知,中國對日本的情報滲透已經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更讓自衛隊方麵吐血的則是,這份資料將合成在一個民用產品裏對全世界發售。從此,日本的海岸線將千瘡百孔。

第三份,則是那個將要包含日本近海水文資料的產品的使用手冊的電子文檔。這個產品居然是深藍飛行者的民用版——“海馬”。“海馬”的外形相比於深藍飛行者更為圓潤,流線型做得非常漂亮,由於不需要武器艙,動力和操作部分也做了簡化,海馬可以搭乘3個人。不過,海馬自然沒有可以空中水麵和水下可以和深藍飛行者匹敵的運動能力。在水麵上,它可以以70節左右的速度滑行,它不能真正飛行,充其量隻是個地麵效應飛行器而已,無法離開地麵超過50米,在水下,潛航能力也不超過400米。但是,擁有這樣水平的海馬的預定售價隻有16萬美元或者120萬人民幣而已,比起一輛豪華跑車也貴不到哪裏去。這廣闊的海洋,似乎還是第一次距離普通人那麼近。

雖說是這樣,但是當這樣的接近將和日本的國家安全緊緊聯係在一起的時候,那事情就相當好笑了。水下的活動不同於其他,各種水文信息都有可能影響活動的安全性。雖然海馬預留了用戶自己輸入水文數據的接口,但水文數據調查哪裏是那麼簡單的?可想而知,為了能夠體會一下水下的生活,海馬一旦發售,在用戶自己的水文資料包形成之前,日本海岸全線都將成為冒險家們娛樂的地方。雖然日本可以禁止海馬之類的產品入境,但水下滲透本來就未必要入境。那些買的起海馬的人,又喜歡體驗各種冒險的人裏,不乏買的起各種遊艇的人……

還沒決定到底是自己國家的全部海岸水文資料被調查研究了個透徹還是自己的海岸線從此不設防哪一個更讓人憂慮,森山千裏打開了郵件的最後一個附件——這一次倒不是數字圖騰方麵的資料,而僅僅是一份呂振羽作為國家的科研方麵的領軍人物之一,應國家要求所做的一份谘議稿的大綱。大綱的主要內容是關於世界各國在生物科技方麵的發展動態和應對策略。森山千裏看到這樣一個抬頭,眼皮就是一跳。日本自知在數字技術方麵現在落後中國,美國乃至落後於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已經相當遙遠,一方麵堅持建立一個穩定安全的內部小範圍的自給自足的技術體係,而另一方麵則大肆引進各種先進技術武裝自己。但是在生物領域他們倒的確是走得很遠。呂振羽的大段的技術說明他看不懂,但是“日本和美國在生物技術上的走向不同,很有互補性,而在倫理方麵不忌藩籬更是讓他們的研究具有相當的前瞻性”這樣的話是看得懂的,谘議稿的提綱並沒有許多關於中國方麵的策略的內容,大概是尚未完成吧,這樣一份厚重的谘議稿通常要幾個月才能完成,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屬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