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作為大明開國太祖,老朱不能容忍自己的基業被推翻,大明有問題,修就是了。
“一,歸朕王化,共禦外敵,待山河肅清之日,你可得封萬戶公侯,功享千秋,福澤子孫。”
“二,你若執迷不悟,朕將親手把你剪除於河南之地,斬下你的頭顱、梟首四方,以鎮天下不臣之心。”
聞言。
李自成咧嘴一笑,幾乎沒有絲毫猶豫。
“額選二。”
之所以這麽果斷,倒不是說李自成就這麽想和大明開國太祖硬剛,而是老朱所給出的第一個條件,實在是達不到李自成的心理預期。
實際上,哪怕是到了現在這一刻的李自成,其實骨子裏也沒有想過徹底推翻大明。
這一點,從李自成往後攻破居庸關之後,明明大明帝京就已經近在眼前,卻依舊是主動向崇禎發出議和意圖就能看出他暫時還沒有取大明而代之的想法。
其中原因也簡單。
一是北平城城高牆厚、城防堅固,李自成不一定有信心能夠攻下,畢竟正統年間的那一場北平保衛戰極其有名,難保危難之際,大明不會再出一個於謙。
二是一旦攻下北平成功滅了大明,同時也就意味著他的起義軍接下來就要直麵來自於關外的清軍,以往清軍是李自成最好的降壓藥,他不願意讓這降壓藥變成催命符。
三則是李自成心裏門兒清楚,他麾下這支起義軍,別看人數眾多,實際上其中大多都是混飯吃的烏合之眾,凝聚力不夠,以及人數壯大的太快,根本沒有時間來整軍。
但是。
老朱給出的條件,對李自成來說,實在是太摳了。
原本歷史長河中的李自成怎攻破居庸關後,主動給崇禎開出的議和條件有三個:
一,每年三百萬兩的軍費。
二,封他為王。
三,將陝甘之地給他,實際上就是割據西北,建一個屬於他李自成的國中國。
這些條件和老朱的一句‘得封萬戶公侯、可享千秋’來說,實在是差的太多。
顯然,彼此間沒得談。
首先是老朱從不喜歡和人談條件。
其次,大明非朱不王的政策絕不會變,更何況是割據西北。
“看來,是沒得談了。”
老朱並不意外李自成做出的選擇,如果換作他是李自成,他也會毫不猶豫的選第二。
男兒一生在世,既然有資本,何不搏一把大的。
李自成咧嘴一笑,雙手一攤。
“額這個人,從小就吃軟不吃硬。”
眼眸,霎時戾色乍現,抱拳行禮。
“大明太祖皇帝。”
“你我,開封再見。”
在旁的季伯鷹,平靜看著這一切。
李自成的這一手抱拳,已經能夠算得上是對老朱的挑釁了。
膽敢挑釁老朱的人,著實是不大多了。
他們兩的這一番開封之約,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算作是約戰了。
能夠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在這崇禎時空將會發生歷史性的一幕。
雙方對壘選手: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VS大明滅國闖王李自成。
戰場:開封。
模式:軍團戰爭and主帥1V1博弈。
“聊完了?”
季伯鷹瞥了眼老朱,淡淡開口。
他這一行主要就是帶老朱見一見這崇禎李闖王,答應過的事,做到既是。
至於季伯鷹自個,他對這李闖王沒什麽想法。
“嗯。”
老朱點了點頭。
大明開國太祖與大明滅國闖王,一個開創了大明,一個覆滅了大明,兩人最後再相視一眼。
唰。
隨著心念轉動。
季伯鷹帶著老朱,身形驟然便是消失於原地。
偌大的福祿堂,空蕩隻剩李自成一人。
隻見李自成臉上的笑容,在這一刻驟然消失,望著跟前兩人消失的地方,眼眸中透著凝重之色。
“狗娘養的朱由檢!”
“欺負我老李家祖上無人?!”
李自成猛的一拍桌子,震得這月牙銀桌上的碗筷碩碩作響。
在黃來兒看來,這朱元璋必是朱由檢請的。
堂外守著的護衛都蒙圈了,聽著裏麵一會大笑一會大怒,闖王莫不是魔怔了?!
其實,李自成祖上也是有人的,據不不可靠考證,李自成祖上就是創立了西夏國的西夏國主李繼遷。
接著。
黃來兒深吸一口氣。
這會的李自成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那個精力和想法去搞清楚怎麽回事,為什麽大明的太祖皇帝會突然活了過來,並且突然出現在自己這裏找自己約架。
他現在腦海中隻有一個想法。
管你什麽人,都給幹掉。
李自成雖說小時候家裏窮,沒怎麽讀過書,但自從領兵之後,那也是手不釋卷,尤其是對於大明開國的歷史,反覆研讀了十多遍。
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其軍事之能,歷朝歷代,除卻大唐李世民之外,無出其右。
“來人。”
“給額把軍師叫來!”
李自成一聲大吼。
現在突然有了這麽大的變數,他當然要重新部署。
…………………………
崇禎時空,奉天殿。
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毛文龍,四人剛剛離開,每個人臉上都是洋溢著興奮,他們這些年都在愁什麽?
軍費。
而剛才朱祁鎮告訴他們,不用顧忌,大膽放開手去籌措新軍,軍費朝廷來扛。
“老師,我在想一個問題。”
朱祁鎮微皺著眉頭,從龍椅站起,與王陽明並肩而立。
無人之時,這位黑化朱祁鎮在王陽明素來都是執弟子禮。
“既然仙師和太祖命你我來此整肅。”
“可你我終有離去的一天,往後這片大明又當如何。”
沉頓片刻,朱祁鎮深吸一口氣。
“我剛問了幾句,這朱由檢的太子朱慈烺,倒還算得上是個可造之材,隻是受他父親影響頗大,需重塑一番。”
“所以,我想請老師親自執教此子。”
朱祁鎮說朱慈烺是個可造之才,其實這話說的也沒錯。
朱慈烺,崇禎嫡長子,生於崇禎二年。
於崇禎三年被立為皇太子,並在崇禎十年出閣讀書,朱由檢極為重視自己這個太子的教育培養,不僅是親自挑選東宮講學之師,甚至連太子身邊的宦官都是由他親自指定,並親擬《欽定官屬約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