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見秦(1 / 2)

我聽說:“不知道就發表意見,是不明智;知道了卻不發表意見,是不忠誠。”作為臣子對君主不忠誠,該死;說話不合時宜,也該死。盡管這樣,我還是願意將我所見所聽的全部講出來,請大王裁斷我進言之罪。

我聽說:天下北燕南魏,連接楚國和齊國,糾合韓國而成合縱之勢,打算向西與強大的秦國為敵。我私下覺得很好笑。一個國家有三種滅亡途徑,天下各諸侯國都具備了,說的大概就是現在六國合縱攻秦這種情況吧!我曾聽過這樣的話:“用混亂的國家攻打安定的國家就會滅亡,用邪惡的國家攻打正義的國家就會滅亡,用倒行逆施的國家進攻順乎天理的國家就會滅亡。”如今各國諸侯的府庫並不充足,糧倉空虛,還征發百姓,擴軍數十百萬,其中在將軍麵前叩頭發誓要到前方衝鋒陷陣決一死戰的不下千人,都說不怕死。但開戰的時候,利刃當前,治罪的刑具在後,還是退卻逃跑不能重逢拚死。不是這些士兵不能死戰,而是六國君主不能使他們死戰的緣故。說要獎賞卻不發放,說要懲罰卻不執行,賞罰失信,所以士兵都不願意去拚死。如今秦國公布法令嚴格施行賞罰,有功無功完全依照事實來定。百姓自從脫離父母懷抱,生平還不曾見過敵人,但一聽說打仗,跺腳赤膊,迎著利刃,赴湯蹈火,在戰場血戰而死的比比皆是。拚死和貪生不同,而百姓之所以願意死戰,這是因為他們崇尚舍生忘死的精神。一人奮勇拚死可以抵擋十人,十個可以抵擋上百人,百人可以抵擋上千人,千人可以抵擋上萬人,上萬這樣的人就可以攻取天下。如今秦國領土截長補短,方圓數千裏,威名遠揚的軍隊有幾十上百萬。秦國的法令賞罰嚴明,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的。憑這些攻取天下,天下無需費力就可兼並占有。所以秦國作戰沒有不勝利的,攻城沒有不奪取的,遇上抵抗的軍隊沒有不被打敗的,開辟封疆數千裏,這是多大的成就。但是就是這樣強大的秦國,仍然是士兵疲憊,百姓困乏,積蓄用盡,田地荒蕪,穀倉空虛,四鄰諸侯都不歸服,霸王大名不成。這中間沒有別的緣故,隻是因為秦國謀臣都沒有盡忠。

我鬥膽進言:從前齊國南麵打敗楚軍,東麵擊敗宋國,西麵迫使秦國順服,北麵擊敗燕國,居中役使韓、魏兩國,領土廣闊而兵力強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號令天下。齊國的濟水、黃河,足以用作防線;長城、巨防,足以作為要塞。齊國曾經連續五次戰勝其他國家,後來僅因一次戰鬥失利而瀕於滅亡。由此看來,戰爭是一個國家存亡的根本。況且我聽說這樣的話;“砍樹不要留根,不要靠近禍患,禍患就不會發生。”秦軍和楚軍交戰,大敗楚軍,擊破鄂都,占領洞庭、五洛、江南一帶,楚國君臣逃跑,在東麵的陳城苟且設防。這個時候,用兵追殲楚軍,就可占領楚國;既可占領楚國,楚民就足以歸我所有,楚地就足以歸我所用,向東麵可進而削弱齊、燕,在中原可進而侵淩韓、趙、魏。果能如此,那就是一舉而可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鄰諸侯都來朝拜。然而謀臣不這樣做,卻率領軍隊撤退,重新與楚人講和,使楚人得以收複淪陷國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壇,設置宗廟,讓他們統帥東方各國向西來和秦國作對。這的確是秦國第一次失去稱霸天下的機會了。合縱六國又緊密配合,駐軍華陽之下,大王下詔擊敗他們,兵臨大梁城下。包圍大梁數十天,就可攻克大梁;攻克大梁,就可占領魏國;占領魏國,楚、趙聯合的意圖就無法實現了;楚、趙聯合意圖無法實現,趙國就危險了;趙國危險,楚國就會猶豫不決。這的確是秦國第二次失去稱霸天下的機會了。先前穰侯治理秦國時,用一國的兵力而想建立兩國的功業,因此士兵終身在野外艱苦作戰,百姓在國內疲憊不堪,未能成就霸王之名。這的確是秦國第三次失去稱霸天下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