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年少成名(1 / 2)

幾日後,季詡跟隨其父出城“監察”下邊的城鎮,說人話就是為了計策作秀,順便刷下老百姓的好感。

季詡與林仙兒一輛馬車,季父與其下屬一輛馬車,前後各50騎兵領路斷後,一行人出城後便向著城東前行去了。

路上無聊,林仙兒時不時朝窗外望去,看到新鮮的東西就指給季詡看,一路上小孩這車倒是熱鬧。

季父一車就要冷清的多了,季父不說話下屬們也不好主動搭話,一路上也談了幾次政事。

一行人行進了約莫半個時辰後終於到了一處小鎮,隊伍裏認識的人說這裏叫做碧湖鎮。

因為提前通知了,鎮令早早的就在鎮口候著了,見人到來便帶著他們在街上逛著。(本來鎮令打算帶眾人去他府上做客的但卻被季父拒絕了。)

一行人走在小鎮的街上,剛好正值趕集,到處都是叫喊聲,很是熱鬧。

小鎮的街道與府城裏有所不同,小鎮的略顯擁擠但又不失其氣氛,城裏雖然寬敞,商品繁多,與小鎮相比少了些許淳樸,多了幾分繁華。

大人們與小孩們的看法不同,林仙兒拉著季詡脫離隊伍,自己去“單幹了”季父看著這一幕也沒有阻攔,排了幾名士兵跟了上去。(季父此時的表情:jpg沒圖了,下次一定放圖噢)

“不惑哥哥,你看這個!”

“還有這個!”

“那邊還有沒見過的玩意兒”

林仙兒依舊那麼的活潑,季詡也依舊那樣的生無可戀,被迫的跟著少女瞎逛། – _ – །。樂

“慢點兒……”

季詡的話還是被無視了。

“……”

一會兒過去了,幾條街逛的也差不多了,兩人決定去逛碧湖。

碧湖鎮如其名,是挨著碧湖落戶的;碧湖在阜州也是比較出名的,常有文人墨客來訪。

碧湖與小鎮的交接處被分出了一片場地,岸邊一棵百年柳樹挺立著。

旁邊一石碑上寫著“碧湖百歲柳”,落款是王柏鬆,一位百餘年前的書法大家。

這時候,百歲柳前聚集了一群人,似乎都在看熱鬧。

季詡兩人走近看,了解了原因———— 一個外地商人在百歲柳下擺攤,一位客人在商人那買了一鼎器,但買家懷疑商人的貨物重量不對,恰好鎮上最大的杆秤稱不了鼎器這類的大物件,雙方為此爭論不休。

商人叫人把鼎器抬上買家的馬車上後客人發現馬車車輪陷進土裏部分不對勁,要比他平常裝六石重的物件時要陷的淺一點。

於是便開始質疑商人。

“你看這是有六石的重量嗎?”

“怎麼就沒有了,如果沒有我就當著各位的麵把它吃下去!”

“好!這可是你說的嗷!到時候可別後悔了!”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

兩人吵著,周圍的人都在看戲。

賈詡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叫停了兩人的爭吵。

“就到此為止吧,你倆停停,再這樣吵下去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買家見有人出頭便尋聲望去,卻看見發聲的人居然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

買家上下打量季詡,見其穿著不一般,便收起來那份輕視,對著季詡問道:

“那你說該怎麼辦嘛。”

“鎮子上最大的秤也稱不了鼎器,怎麼證明那鼎器就有六石重呢?”

…………

“該怎麼測出鼎器重量呢?”

“看那位小少爺的吧,看著就像有錢又有學識的富家大少……”

“既然他敢開口那麼他就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