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胡小鋒在特訓時學到的鋒騎兵作戰原則,鋒騎兵在叢林山地行進的時候,通常是會做出四人偵察巡邏編隊的隊型,也就是四人分工為前方開路的尖兵、後麵是發出指令的隊長,負責通訊的無線電兵,以及負責斷後的機槍手。
正常行進是以縱隊隊型,如果突然與敵方遭遇,就能以當時的戰鬥形勢做出以下兩個選擇。
第一,如己方站得先機,四人立即縱隊改橫隊,瞬間擴大攻擊範圍,並按照站位各自負責一定的殺傷區。
第二,如敵方占得先機,排頭尖兵立馬進行壓製射擊,其他人迅速後撤到掩體位置,並依次掩護隊友撤退。
如果是人數較多的分隊行進,就采用與之類似原則的四四編組,分段縱隊行進,每個小組之間的距離都要特定的要求。
不得不說,西霸帝國的特種部隊非常講究科學戰術的研究,而且會不斷在實戰當中摸索改進,所以現在的這個戰術還是比較先進合理的。
否則,惡魔之角的那些指揮官也不會費了那麼大精力去研究了,因為,要解析和熟悉外軍特種部隊的戰術是很費時間的,一個步伐,一個走位,甚至一個槍口高度的細微差別,就可能在戰場上出現不同的結果。
但
他們不是西霸軍的鋒騎兵叢林突擊隊,而是東聯邦基層內衛邊防的作戰分隊,輪不到他去指手畫腳,他也沒資格去指手畫腳。
而且,他看到敖魁也是默默地跟在隊伍中,沒有說話,作為惡魔之角一連突擊隊退役的精銳老兵,肯定比他這個菜鳥懂的更多,戰場經驗也非常豐富。
況且,他還和所長有不錯的交情,更有資格提出意見,但是他卻什麼都沒說。
胡小鋒慢慢明白了,大家都分屬不同的部門,每支隊伍都是不同的。
他不再瞎想了,而是安靜地跟著二班長繼續行進,不過他手裏的八一杠自動步槍始終保持著三點式槍帶的攜槍姿勢,以便在遇敵時,可以以最短的時間抬槍射擊。
其他的戰士就不是這樣了,有的把槍背在後背,有的就直接挎在胸前,也有朝天扛在肩上的,這也是部隊沒有進行過正規的叢林山地特種作戰訓練導致的。
其實,在胡小鋒心中,最應該得到第一流訓練和裝備的是他們。
他們才是駐守在祖國緝Du和軍火走私第一線的勇士。
因為現在一個沒有戰爭的時期,而他們則隨時要準備投入真正的實戰中。
在邊境,那些軍火販子和Du販都是有著更好裝備的亡命之徒,和他們在山裏搏命,才是真正刀刀見血的叢林特種作戰。
可是,就他這麼想有用嗎?他又不是軍部議會的大佬,也不是內衛部隊的總司令員,他就
是諦聽寮一個小小的外勤特工,而且還是個實習生。
所以,他才會對這些裝備落後、訓練過時的戰士們充滿了敬意。
這些年輕人,可能才剛剛走出高中校門,剛剛離開母親的懷抱,現在卻要在物資如此簡陋的條件下,用他們的熱血和青春保護百姓的生命,捍衛祖國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