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 竹馬的開始(1 / 1)

老王同學確實是隔壁老王,起這個名字主要是當年高中為了給朋友講之前的故事,他的確是姓王,而他恰好就在我們隔壁班,索性就一直這樣叫下去了。事實上他和我應該是青梅竹馬才對。

說起來,老王同學和我家甚是有淵源,他家那位可愛的老爺子還是我父親當年的恩師。隻不過家父向來不好社交,我和老王同學的相識還得從入學開始。

小兒相識,算得上是穿開襠褲的友情。

承蒙父親大人的管教,小學時段我的在這片土地上堪堪算得上別人家的孩子,而老王同學也算是另一位別人家的孩子。

打打鬧鬧,嬉嬉笑笑,我是個男孩的性格,從未避過所謂的男女之防,故而和老王同學甚是相熟,兄弟相稱大家都懂。

不過,這時間到了,年齡長了,終是到了那初情豁開的時節。在哪個對異性從充滿好奇的時代,第一眼注意到的便是老王同學了。

老王同學長的確是出類拔萃,再加上別人家孩子的光環,他算是最受歡迎的幾個人之一。

在那大家剛剛知道“喜歡”這個詞的年歲裏,十一二歲的他總是能收到不少女孩子的情書。

彼時,我是他的前桌,他的同桌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閨蜜,我喜歡叫她豆豆。

豆豆比我早熟,大概是家庭因素吧,獨自長大的孩子確實是比我們更加成熟,在我還和老王同學論兄弟情誼的某一天,她悄悄告訴我說,她喜歡他。

我並不驚訝,畢竟老王同學收到的情書多了,不過豆豆有點與眾不同,情書並不是她的第一選擇。

十一二歲,正是對所謂的大孩子的事充滿好奇的時代,那些家長眼中明令禁止的KTV、網吧是真的散發著一種說不出來的誘惑力。

不過,像這種地方,像那個年代,像我們大多數人的家庭,這些地方確實也是消費不起。當然,一群人裏總有那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存在,而在在我們之間那個人便是豆豆了。

所以呢,豆豆成為了那個帶領我們嚐試這些“新”事物的人。而她邀請的主要人物,必然是老王同學。

老王同學應該是能體會到這個心思的吧,我不知道,我隻知道為了不顯得太過刻意,豆豆也邀請了我。

我覺得老王同學應該是體會到了豆豆的心思的,因為即便我們想盡法子想讓豆豆和老王同學拉近物理距離,老王同學最後還是會成為離豆豆最遠的那個人。

這是什麼樣的原理,我不知道,我隻記得豆豆終究是給他表白了,然後,不出意外的表白失敗,我忘了老王同學是用什麼樣的借口拒絕的,我隻記得豆豆倒是傷心了幾天。

不過,也就隻有幾天。

幾天之後,豆豆移情別戀,而且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幾個之間的關係。

直到如今回想起來,我還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像豆豆那樣的未嚐不算是一種好事呢,至少不會把自己鎖在某個牢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