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過往曾經壓在心裏說不出,但現在卻很想在最後跟旁人描述一次,在喜喜眼裏的奶奶的那一小部分人生。在告別式上,守夜的夜晚,意喻別離的燈火不能熄滅,大家庭久違的又難得的聚的很齊。這個夜晚沒有什麼人情世故 ,聊著小時候,被奶奶看著長大的大家,哭過笑過打過鬧過的片段,對小輩們來說,各自懷念的都是最好的又很短暫的那幾年…何周的微信發來的時候告別式已經結束,喜喜剛坐上回程的高鐵,她對何周發來的你還好嗎?一句簡潔又直白的提問,依然有很多的分享欲,紅著眼眶在對話框裏寫著,一開始我不能理解 ,善終了就上天堂沒遺憾了這些話,但現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奶奶直到臨終前的最後願望,還是希望跟爺爺合葬,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想到,在大多數的時光裏,隻有她一個人在倒數著的日子,喜喜隻覺得真的很感傷 ,當她們走出小鎮,經曆著城市每天的日出日落,好像都是在跟童年做無聲的告別,每一次從老家離開,都會說我們下次再見,留下她在原地熟練的體會著分離和期待,也許這是善終的真正含義吧,沒有分離就沒有悲傷了。當她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再多的事也都畫上了句號,一切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隨著離世封存。這幾年老家發生很多很多事 ,喜喜和何周回去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時間大把浪費在為生活的焦慮而周旋,在跟世界的距離變近的同時,和過去的自己拉遠了遠離,同時和何周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了。
眼淚大滴的滴在手機屏幕上,擦掉眼淚猶豫片刻後,喜喜還是刪掉了大段的文字熄滅了屏幕,閉上了眼睛小憩,列車正穿過隧道,慢慢遠離這個喜喜和何周一起長大的小鎮,爺爺去世到現在,快三十年,這是有記憶以來,奶奶一直過著孤獨著的日子,除了坐在小院裏的時光,等著放學回來的喜喜和經常一路跟過來的何周,然後笑嗬嗬的拉著他們到小廚房,端著是從喜喜和何周到外地讀書的那年開始 ,再沒吃到過這麼好吃的蛋炒飯,穿著白底小藍碎花的襯衫站在,還用著老舊煤氣灶做飯的廚房 ,早上的陽光傍晚的夕陽 ,照在她被汗浸濕的背影 ,小火煨著的是給她們的蛋炒飯 ,這樣的場景,在爸媽忙碌的間隙裏給了她們很大的救贖感,喜喜總會撲到奶奶身上,抱著她的胳膊蹭蹭說著好香啊,不同於喜喜外放又誇張的表達方式,何周總是靦腆的接過碗,小聲的說著謝謝奶奶,是的,喜喜和何周從小就是兩個非常極端的性格,但是兩個人卻意外的做了好朋友,一直到長大,一起去了外地上學,工作。所以在親戚長輩都以為這麼好的青梅竹馬一定會結婚生子的時候,他們卻在十字路口選了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