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因東、南、西、北、中五峰環抱,峰頂平坦如台而得名。周圍五百餘裏,青山綠水,風景秀麗,五峰上下,佛塔高聳,寺宇如林,自北魏建寺後,曆代山上的佛事都很活躍。唐宋以來,日本、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僧侶,也常來朝拜。
五峰中以北峰最高。歲積堅冰,夏仍飛雪,從無炎暑,亦稱清涼山。山上的佛光寺,石牆丹門,氣勢雄偉,院牆後麵,俯瞰是刀削似的陡澗,一瀉千尺,令人神搖目眩,仰望則是積雪千裏的峭壁,寒氣森森,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如若細觀雪山峭壁,你便可隱約見到峭壁上有一山洞,洞中時而冒出股股青煙,時而竄出朵朵白雲,雖也有人感到奇怪,想去一探究竟,終因懸崖峭壁,冰凍雪滑而止足。
此時,隻見一老者,身輕如燕,腳尖點石,騰空躍起,從雲霧中穿過,已伏身進入洞內。老者往裏走有百步,向左有一深洞,便站在拐彎之處向內觀看。但見深洞內有一老僧,年有一百三十多歲,鶴發蓬鬆,銀須遮胸,兩道劍眉,直插鬢角。按年紀老僧應該是滿臉皺紋,豈知他卻是鶴發童顏,滿嘴白牙,二目閃光,神采奕奕。此時正在蒲團上盤膝而坐,雙目微合,手數念珠哩哩喃喃地誦經。先前這老者看到洞內沒有他人,便一言不發,直往那老僧身邊走去。隻聽那老僧言道;“阿彌陀佛,師弟,所探之事如何?”
“師兄讓小弟要辦的事情,業已辦妥,特來告知。”
“如此說來,你全已查清?”
“師弟豈敢有半點差異。要說之事全在紙上,請師兄細觀便知。”
那老僧接過紙張,上下細觀一遍,言道: “事不宜遲,你速下山,辦你要做之事去吧。”
“師兄,此次下山,依師弟之見,免不了廝殺,隻怕為弟武功難勝,到時還需師兄親自相助。”
二“屆時為兄必定下山相助,你快去吧。一路小心,如今你也近百歲了。”
“多謝師兄關照,願師兄長壽,師弟去也。”忙罷,轉身走出了洞口。隻見他一擰身軀,如同怪蟒一般,便竄到了佛光寺牆後石壁上站穩,接著又是一招“雄鷹展翅”,離開了佛光寺,施絕頂輕功,跳躍下了北峰,一晃不見蹤影·····
再說深洞老僧,送走了師弟,便叫了一聲“青龍!”
隻見一位年約二十歲的青年,從洞裏麵走出,來到老僧而前跪下,叩頭言道:“給師父問安,不知喚弟子何事?”
“徒兒,算來,你來此洞已十六年有餘,師父要讓你今日出洞下山。”
“師父,你老人家不是說我的內功,還不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武功與當代武林高手相比還相差··....”
“這是自然。學無止境,就是師父的武功也不是天下第一呀。?”
“師父本來要求弟子,功成出洞,為何今日……”
“那是為師平時要你苦練武功,力求上進,故出此言。今日是要你出洞下山,隻因你與為師隻有師徒之分,並無脫離塵出家入佛之緣。若不是老祖留下遺囑,為師豈敢把達摩劍訣混元真經,金剛掌法傳授與你? ”
“弟子從小在此,不問人間之事,一心念佛養性,習文學武健身,從不聽恩師談過紅塵之事,已決心終身隨師,並無私心雜念,不知恩師為何要弟子下山?”
“讓爾下山,實為如今天下民眾所願。”
“民眾所願?”
“如今天下大亂,官官、武林敗類橫行霸道,忠臣、黎民百姓叫苦連天。此次下山,就是要你匡扶正義,除暴安良,同時也為你父和許多含恨而死的清官報仇雪恨。”
“恩師,這為父報仇何因?”
“此係汝之家事,不言,諒爾不知。你家住山東臨清東南八裏半地白家樓,你父是大明朝熹宗皇帝的吏部尚書,姓趙,名南星。十六年前,因彈劾太監魏忠賢的狗黨一一兩淮巡鹽禦史崔呈秀貪汙受賄一事,而他怒了魏忠賢,魏忠賢指使閹黨,捏造罪名,泰劾你父,袁宗皇帝聽信讒言,罷免了你父的官職。魏忠賢又暗派八魔之首馬世龍刺殺了你父。你父死後,又被誣陷為貪贓受賄,反上之罪,連累全家一百多口人無事被殺。在你四歲時,為師進京有事,才把你抱上山來。十六年,為師一直瞞著你的家事不談,是怕你年幼無知,武功不成,報仇心切,背師出洞下山尋仇,或無心苦練功夫,不但將來深仇難報,反而還會命喪賊手,這豈不絕了忠臣之後,造成千古遺恨。如今,你已長大成人,師父的絕技也已全部傳授,隻是功夫、技巧火候不到。從你的天資看,下山之後,隻要勤練苦修,師父十六年的心血不會白費,你則報家仇有望,除民患有望。現在你的武功,與武林之中的強者相比,不論是內功、輕功、武技,都是一般武林高手所不能比擬的。尤其是達摩老祖真傳,實是罕見絕技。這一百二十式,雌雄達摩劍法、八十路達摩金剛掌達摩混元真功、點穴法,別說與一般武林高手過招,就是同世外高人相較,要想三招兩式就傷害了你,也是絕對辦不到的。不過,一個人闖蕩江湖,僅靠武功高強不行。自古雲,人 外有人,天外有天。尤其是現在,武林各大門派,各有絕技,還有一些隱身潛練的高人,實難推測。這次下山與汝母相會,為汝父及全家冤死者報仇雪恨隻是其一,其二更為重要,據本師所知,現熹宗天啟皇帝有病,魏忠賢貪財成癖,派出了大批宦官,分往全國各地,到處搜刮民財,挑選美女,為保他的安全,不但豢養了錦衣衛士上千人,又搜羅了不少武林敗類作為東廠、西廠的打手。這些皇家鷹犬,自恃武功高強,依仗權勢,借魏忠賢派他們到全國各地當稅吏之機,與當地流氓、地痞、土豪劣紳,相互勾結,對民眾敲骨吸髓,有的甚至是公開搶劫,挖基盜屍,實在是無法無天,比蛇蠍還毒。讓你下山,實為行俠仗義,鏟除天下不平之事。”
趙青龍十六年高山學藝,深洞苦練,怎曉自己的悲慘家事。此時,聞聽師父言出真情,直氣得神情恍惚,渾身亂抖,本想大哭一場,隻是淚水全部化成了仇恨。隻見他鋼牙咬得咯歧亂響,發誓道:“殺父之仇不報,枉在世間為人,奸臣狗黨不除,對不起列祖列宗,也難報恩師的教養之恩,待弟子下山,鏟盡天下不平,報了家仇,再來飯依佛門,侍候師父。”
“弟子下山之後,莫要再想皈依佛門了。”
“師父——”
“弟子不要驚慌,隻因爾與為師不同,沒有脫俗飯依佛門之緣,不是老祖遺囑,為師也不敢收你為佛門俗家弟子,傳授老祖的達摩劍訣等絕世武技。”
“老祖遺囑?”
祖在世之時,曾煉一對“雌雄達摩劍'和五對“雌雄竹葉飛刀'。此乃世間罕見之寶。春秋戰國時期,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造的“龍泉'、“龍淵”、“泰阿”、“魚腸”、“銼磋”等劍,雖然堅韌鋒利,剛柔相濟,但與達摩劍和竹葉飛刀都不可相比。”
“為何?”
“此二劍不但堅韌鋒利,剛柔相濟,寒光逼人,紋飾巧致,而且還可降一對有“蛇毒”的紫竹棒。千百年來,武林對此相傳有異,尤其是一些武林高手,世外異人,都在尋找這一對寶劍及“雌雄紫竹棒”。隻是踏破鐵鞋,無人尋到,為師做夢也沒想到,有緣能見到這一對達摩劍,得老祖遺囑。老祖遺囑講得清楚,得此劍一者,是佛門弟子,出家者名為“達摩佛陀',若是俗者,立即脫俗皈依佛門,名為“達摩佛光陀頭僧';二者,若無皈依佛門之緣,可為佛門俗家弟子。此劍要傳之時,必是雌雄紫竹棒露世之日,若違言者,天地不容。如今,據為師所知,雌雄紫竹棒已落入邪惡之徒手中,故而此劍便要隨你出洞問世。你在深洞已得老祖真傳,不但一百二十路達摩劍法練到絕妙之處,而且又練了深厚的達摩混元真功和達摩金剛掌,按老祖遺囑,你可得此劍。望弟子切記,下山之後,這一對雌雄達摩劍和竹葉飛刀,萬不可讓賊盜去,若落到賊人之手,禍患無窮,若賊子武功高強,即使師父也無能尋回寶劍。到那時候,武林必遭一場特大的浩劫。不知天下有多少俠士,要喪生在這達摩劍下!”
“弟子記下,請恩師放心!”
“既然知道,為師就把劍刀傳交給你,切記遇紫竹棒用劍刀之時,必運足達摩混元真功,不然,此劍難抵一對紫竹棒,反會被武功高於你的人用棒搕飛!”言罷,便取出一個玉匣,一按玉匣暗簧,隻聽哢的一聲,匣蓋打開。
趙青龍見匣蓋打開,突覺股股寒氣襲身,急忙用內力封閉穴道,隻待恩師取出寶劍。誰料,青龍的恩師又把玉匣合上,言道:“如今不必細看,到時便知妙處,弟子接劍。”
趙青龍豈敢怠慢,忙近前跪下,雙手接過了玉匣。
“青龍,這裏麵便是五對竹葉飛刀。”
趙青龍抬頭觀望,隻見師父托了一個皮囊,打開寶囊,見內裝十把飛刀,狀如竹葉。
“這就是老祖精心所練的五對竹葉飛刀,雖比不上達摩劍,但為世間其他暗器所不及。十幾年來,你的武功已練到精妙之處,就叫它們也隨你下山去吧。要記住,飛刀不可亂用。”
“謝恩師!”趙青龍雙手接過五對雌雄竹葉飛刀寶囊。
“青龍,你再按石壁上的達摩劍訣演練一遍。”
趙青龍應了一聲:“是!”即按玉匣彈簧,隻聽哢的一聲,匣蓋打開。急忙叩頭起身,唰地抽出了一對雌雄達摩劍來。頓時,隻見火熠熠耀人二目,冷颼颼使人毛發豎立,寒光閃閃,冷氣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