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篇故事,隻為紀念一段飄零的愛情,一個在心中已經死去的人。
美好的愛情故事總會有一個唯美的開始,我們的這個故事也不例外,但她卻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可歎!可惜!可悲!可恨!
我們就從故事的最初開始追憶,這個最初就是五年前的那個秋天,俗話說:愛情靠緣分。因為有緣的人才能最終走到一起。所以,這個緣分就該算在那個金桂飄香的初秋。但又有人說,緣分其實早就命中注定,那麼這個注定就應該定格在19年前的那一聲響在耳畔的啼哭……
當幹哥哥把望海接到這個群山環抱的小鎮時,他還真有些不習慣,昨天還在車水馬龍的京城大都市穿梭,今天卻來到這麼一個寂寥的小鎮,望海還一時適應不過來這個落差。但放眼四顧,青山環伺左右,大河貫穿南北,50年代修建的秦蜀鐵路從河北岸穿山過洞逶迤而來,打破了這深山古鎮千年來的沉寂,然而這裏生活的人們卻似乎絲毫沒有被這打破的沉寂所喧擾,依舊過著“關山重重,長安遠矣”的世外生活。望海從來還沒有來過這樣的地方,他的家鄉,是那種起伏不高的丘陵,每每回到家鄉,他都喜歡登高四望,在這裏,他隨便找一個山頭,站在頂上,極目四望,雖然感受不到張養浩的那種“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大氣,但層層疊疊的的丘陵土山卻似圓環緊緊圍繞著自己站立的這個高處。小時的望海經常喜歡把牛牽到這樣高高的地方去放,而其他的夥伴則總是在田邊地旁放,因為他喜歡高處的感覺,喜歡那種一望千裏的壯闊。大一些的時候,雖然離家千裏萬裏可每每回到家鄉,他還是會去登登那些山頭。他甚至在想,也許多年後,他在外打拚得累了,他能回到這裏,在他最喜歡的那個山頭,築廬而居,和自己相伴的人終老此生,那也許是不可能實現的了。縱然不能實現,但他想,以後一定可以帶他最愛的那個女孩一起回來,看看生他養他的地方,跟他再走走他曾經無數次走過的門前的那汪水田,房後的那片竹林……
而眼下的這個小鎮,又是另外一番風景,更接近於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種和心愛的人在此相伴一生的想法突然掠過他的心上,而且逐漸清晰,他甚至看到了他們在河裏捕魚,在山間種菜,在月下賞花的情景。望海也曾經走過很多地方,但從來沒有這麼奇怪的想法,今天是怎麼了呢?難道這個地方冥冥之中有人在等他的到來……
當他沉浸在這美好的思緒中時,卻被哥哥催促著往他的工地走,幹哥的工地是當地鎮上的中學,學校位於離小鎮一公裏左右的地方,地處河的南邊,小鎮的西南側,不通公路,隻通鐵路,從學校到鎮上,要麼坐船,要麼沿著鐵路走,就是這麼一個奇怪的地方,卻非常的漂亮。陵江到此不再是緊切著大山,而是衝積出了一塊袖珍盆地,盆地成半圓形,陵江就是這個半圓的邊,學校就坐落在這塊半圓形的盆地內,學校後麵是高聳的大山,學校的正對麵,一條河切山開穀,從鄰省境內奔騰而來,彙入陵江,這條河就是是陵江上遊最大的支流——青泥河。再遠處,有兩座高聳入雲的山峰,非常雄偉壯麗,當地人叫做老人山,據說當年李白杜甫均到此遊覽過。李白行船至此被當地美景震撼,棄舟登岸,攀爬此山,留下了那千古名篇中的“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傳世佳句。並在此手植銀杏樹兩棵,而後在此流連忘返數日,更有李白醉臥青泥嶺佳話傳世。真是一個世外桃源般仙境的地方,也是一塊美不勝收的風水寶地,讓望海一到就深深的愛上了這裏。
望海來的是時候是個周末,學校裏隻有初三畢業班在上課,望海去樓道裏轉了一圈,學生們都緊張的在複習著功課,準備畢業考試。這不禁讓他回想起了當初他畢業那會的緊張氣氛。中考差不多是人生當中第一個算是比較重要的考試,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輕心,而望海卻不以為意,因為他自小成績就很好,初三這一年,更是擔任了班裏首任通過民主選舉出來的班長,校長還曾一度有意讓他擔任校學生會首任主席,卻因怕耽誤他學習而另覓人選。在班務管理中,望海把各方麵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幾乎不用班主任操心,在同學中,人緣也極好,班裏當時那種小混混比較多,全校成績最好的也集中在這一個班,望海跟各方麵人關係都處得非常好。那時的望海,精力相當旺盛,體格健壯,他幾乎是班裏最高的。他非常迷戀籃球,隻要一下課,一放學就能看到他在學校操場上縱橫馳騁的身影。就是這麼一個英偉的少年,當時不知吸引了多少情竇初開的少女的目光。想到這些,望海心裏覺得非常開心,不想一去那時已近5年了。眼下的這幫初三學生好像他的當年啊!下課鈴響了,同學們走出教室,發現了這個站在教室外的陌生人,對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學校來說,除了本校老師以外很少再有外人來此,有好奇的學生過來問他是不是新來的實習老師?望海突發奇想的肯定了他們的問題,其實他壓根就沒想過要來實習呢。既然有人問,他一時倒還來了興趣,回去跟哥商量,讓他跟校長說一聲,在學校裏實習,就給初三上課,很快得到回答,校長求之不得。問望海要上什麼課,望海說哪科都行,校長說學校英語老師缺,就分擔兩個班的英語課吧,望海爽快的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