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說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各位看官明哲保身。)
樣貌醜陋,前額很低,下顎異常突出。
早期他們衣不蔽體,而氣候又總在嚴寒和酷熱徘徊。
他們時常凝視水中倒影,仰望星空,在大腦皮質層的朦朧思緒裏較真本我。
我是誰,是何出現,存在又是為何?
追溯至史學起步的30萬年前,人類文明與地球的淵源,來自人類對自己的認知局限於那些晦澀難懂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記載的文字,圖像之中。
而在那之前的世界,人類仍然是一無所知。
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任何光能夠照亮那裏,一切籠罩在黑暗中,隻能依靠模棱兩可的傳說和想象力加以補全。
——那之前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遙遠的以前……
人類那時不叫人類,而是被稱之為古猿。
同大多數種類的靈長動物一樣,古猿的全身覆蓋著卷曲粗實的體毛,以及足以讓肉食動物望而生畏的爪牙。
因為,基因遵循環境的選擇,古猿沒有較強的語言能力,以及無法長久站立的雙腿,所以本能的盤踞在高幹粗大的參天樹上。
為此,古學家曾挖掘出來的古猿遺骸,都是早期古猿。
早期的古猿犬齒鈍化,門牙突長與現今靈長類生活大抵相同,過著素食無爭的群居生活。
可以想象,那個時期地球植被、茂密昌盛,相較於食肉的飛禽猛獸,古猿食肉將會沒有任何優勢,所以古猿選擇了一條更加安全明了的食草道路.....
——隻是
放眼現代,人類卻偏向於食肉性的雜食動物?
未曾見證這係列複雜程序的探索者,總能在人類曆史補遺中窺探到蛛絲馬跡。
據瑪雅人史書梵文記載....人類改變食譜和聰慧協調的使用武器絕非偶然,而是來自一個新紀元時期,就像人類突然學會了如何使用火焰與長矛。
這點由瑪雅人獻文所捏造的開靈之母“露西”不安的站起身子,仰望來自遙遠天際的巨大球體砸入地麵那一刻的契機開始。
衝擊卷起的塵埃,鋪天蓋地,很快籠罩了太陽。
沒有接收3.9*10的26次方焦耳的地球。
就此進入能源匱乏的冰河世紀。
這場大滅絕消滅了地球近70%的本土生物,以及覆蓋豐富的蕨類植物,這也讓冠以素食為名的動物,被迫來到樹下覓食。強迫著啃食起生肉、腐肉....
漸漸的,用以消化粗纖維的代謝係統盲腸逐漸退化,直至變成體內可有可無的器官。其中就包括最早的那一批古猿。
為此,現科學家研究發現古猿食譜中發現,它們對一種泛濫成災名為大王羌魚情有獨鍾。
這魚肉裏有一種氨基酸可以促進靈長類古猿皮質層的發育,也證實了這一點的合理性。
食物環境的改變讓古猿誕生出自我意識,還符合了生物進化,古猿為了追捕獵物進化出強壯且具有耐力的下肢等。
於此,從小行星撞地球到冰河世紀結束,古猿在艱苦的條件下銳變的強大在獵食者的競賽中,迎頭奔跑在前方。
而在之後我們熟知的曆史,我們先是征服了動物、接著就是天空、大海……乃至發現微生物的沾沾自喜,再到思維跳脫於地球,看向亙古不變的宇宙微妙刹那間,人類迷上遙遠天外的星星……
從古猿到現代人類,人類從最早意識形態開始躁動,到與那些偉大的靈魂發出了共鳴,重新思考哲思三問的終極問題。
那是哪?有生命嗎?我們能抵達那裏嗎?
是的,人類未曾停止過對太空的幻想與渴望,早在幾十萬年前就刻入了每一位人類的DNA之中。
隻不過,最早的他們隻能抬頭窺探到宇宙的冰山一角。
與之相比在新紀元五二三八年的現在,人類終於向上帝證明了,太陽係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星係,但絕不會是唯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