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棉襖,宋嘉言還特地給家裏幾人做了羽絨服,但是對於宋嘉祥和宋嘉瑞這種還算是幼小的孩子來說,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玄九對宋家的吊炕和保溫牆也非常有興趣,在得知宋嘉言的顧慮之後,他很快保證回頭就去修繕廣陽侯府。

不過,等他們回去,最快也要等到四、五月,加上他們還必須在代國滯留一段時間,這廣陽侯府要全部修繕,還不知道得等到什麼時候呢!

而且說實話,宋嘉言也不太樂意帶宋嘉祥和宋嘉瑞到代國去——代國的那個代王和代王妃,那可不是玄九的親爹媽。

雖然是親爹據說是親爹,可是人家不是說有後娘就有後爹?縱觀這麼多年玄九都寧願在外麵混也不回家,就可以看出,代國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了。

這幾日,玄九像是變了個人,一改往日沒事就窩在自己住的院子裏不知道倒騰什麼的作風,親自陪在宋嘉言身邊,幫他考慮要帶到代國去的東西。

那些金玉財物他是不在意的,宋嘉言要帶,他就在一旁看著他們打包。相對來說,他倒是對宋家的棉花和冰糖更加看重。

他親自嚐試過了宋家厚厚的棉花被和甜甜的冰糖梨汁,又從宋嘉瑞口中得知這些是他們家自家做的,不是買的,之後就一再詢問宋嘉言這些東西能否在北方種植,還主動提出願意把他在廣陽郡的莊子都給宋嘉言用來種東西。

棉花倒是能種,大不了就去同一緯度的西域找種子,隻是甘蔗卻一時半會兒種不了,一想到這個,宋嘉言就更加惆悵了。

他雖然想要一個自己能做主的地盤,但是他也不想放棄南方這種溫暖的環境和濕潤的氣候。這時也沒有塑料篷布,也不好建大棚,那邊甚至連竹子都不好生長!

如果造紙,生長快的竹子無疑是個好材料,而在廣陽郡,隻怕就隻好砍別的樹了。

雖然有些樹造出來的紙張無疑比竹紙質量好,但是對於宋嘉言來說,方便才是第一選擇,而且竹子雖然不適合造宣紙,還是造手紙的好材料不是?

一想到手紙和竹子,又想到將來說不定要砍伐的就是那種參天大樹,一時之間,原本還愉快地在那兒盤點東西的宋嘉言,忽然,似乎就有些不那麼愉快了……

宋嘉祥似乎也不太願意去廣陽郡,以讀書來論,南陽郡的孔家和南郡的蔡家無疑都是本朝最上乘的選擇。

開朝以來,無論南北,許多讀書人即使背井離鄉也會到這兩家來讀書,宋嘉祥已經在蔡家學了幾年,又得到蔡老爺子親自教導,於他而言,要忽然離開這個熟悉的學習環境,自然是多少有些不情願的。

昔日孟母三遷,可見學習環境對孩子是多麼重要,其實不僅宋嘉祥,就連宋嘉瑞,宋嘉言也多少有些擔憂。

他自己是文不成武不就了,文化底蘊頗為微薄,隻能靠自己這些從後世帶來的知識取巧,武藝方麵也是一竅不通,離開手弩就像是一條死蛇。但對於自己的兩個弟弟,他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

宋嘉瑞喜歡學武,他四五歲時,就下定了決心要跟著馬都尉和趙長鬆學習武藝和兵法,早在前幾年,宋嘉言就已經答應了他。

這幾年,他每天早上都跟著趙長鬆蹲馬步練拳,基礎已經打得不錯,趙長鬆和馬都尉都已經答應,再過兩年就開始正式教他自家的刀法和劍法,如果他們離開南郡,這些自然是不成立了。

一邊是學業,一邊是阿兄。別說他們,就是宋嘉言自己也頗為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