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怒拍禦案,將玉圭重重摔在地上。
殿內群臣聞言皆不吭聲,心中各有計較。
孫權知木已成舟,也懶得和這些武將鬥氣,甩下一句,“都退下,今日就議到這吧。”便匆匆退朝離去。
反而心中更煩悶的另有一事,便是諸葛瑾信中提到的關、張二將之事。
隨即思索沉吟半刻,便招手喚來近侍吩咐一二。
......
建業城外,紫金山。
甘露寺不遠處,一方清幽的尼姑庵內。
一名年約十六、七歲的少女結發清修,正端坐於蒲團之上。
少女身著素白道袍,頭戴芙蓉冠。雖然麵容稚嫩,但已然頗具風韻。不是那傾國傾城之色,卻也是清秀婉約、淡雅如蘭。
少女正是孫寒華。
此時她雙手捏訣,閉目凝神,正在修養心性。忽然間似有所感,緩緩睜開雙眸看向殿外。
“師父。”孫寒華輕聲道了一聲,便見一襲青袍道姑自外麵,緩步而來。
道姑年紀老邁,但麵色紅潤、步履矯健,走進大殿,落座於孫寒華對麵。
搖了搖頭輕聲道:“你原本東吳王室,與我雖有師徒之緣,但終究是於此處寄托身心,並未擺脫凡塵。恐怕終歸要下得山去。”
孫寒華聞言並不驚訝,淡淡一笑:“師父知我孑然一身,並無牽掛。讓我在此清修、悟道多年,我一弱女子也無力為東吳效力。於我而言,應不會有大事發生。”
話音未落,此時,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孫寒華微微皺了皺眉,緩緩移過雙眸。
隻見一老者,頭戴葛巾,身著錦衣,手執黎杖,正緩步走來。
孫寒華見此人並非凡俗,原是喬國老,便起身行禮道:“喬老駕臨,小女子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喬公微微一笑,微頷首回禮道:“公主不必多禮,老朽久仰姑娘清名,今日特來拜會。”
喬公與老道姑亦相互見禮,寒暄幾句。
孫寒華聞言,臉色微變,心中雖然疑惑喬公一向,身居建業城中,怎麼會突然來到此地。
但還是恭敬地敬茶,請其入座。
三人坐定後,喬公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來意:“老朽奉吳王之命,今日特地前來與公主說親。”
“公主可知,當今天下大勢?可知,荊州大漢秦公乎?”
孫寒華搖了搖頭,她常年居於深山,對天下大事並無多少耳聞。
喬公見狀,便繼續說道:“秦公劉封乃漢皇後裔,大漢貴胄,如今協理荊州。他文武雙全,儀表堂堂,日後必能在這天下占據一席之地,前途無限。”
“秦公此次為吳漢結盟而來,亦為聯姻之事。吳王想要秦公與公主結親,已全兩方萬民之福,不知公主意下如何?”
孫寒華聞言,心中雖然有些猶豫,但想到自己淡泊名利,一心修道,亦無牽掛。便看向一旁的師父,老道姑早已了然此事,閉目點了點頭。
孫寒華見狀,頷首道:“既如此,為兩地福祉,一切但憑父王安排。”
喬公聞言大喜,他深知此事若成,吳漢聯盟穩固矣。
三人又閑話片刻後,喬公便起身告辭。
送走喬公後,老道姑將一玉佩信物交予孫寒華,“此乃昔日我之信物,就留給你吧。”
她深知孫寒華此時已被卷入天下大勢之中,未來道路將充滿未知。
孫寒華雙手接過玉佩,嘴中默默念叨著:“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