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呂蒙、陸遜口口聲聲跟自己說,白衣渡江,南郡唾手可得,全據長江馬上得以實現。
可如今呢?一個呂子明吐血身亡、一個陸伯言屢戰屢敗。
眼下東吳已落得退無可退,敗無可敗的境地!不僅奪取江陵化為泡影,即便想要守衛荊南都隻怕是癡心妄想了。
殿內眾位文臣一致躬身出列,“主公,為今之計,隻能罷兵言和,吳蜀談判,重複盟約!”
“重複盟約?你...你們都認為要此時罷兵言和?他劉備、諸葛亮豈不是要把我笑死!我軍此時哪有談判的餘地?”
大殿內眾人開始議論紛紛,評說起利弊。
孫權不是不想罷兵求和,但就是一直過不去心裏這道坎。
現在求和,他還要不要顏麵了?天下人都會笑他孫仲謀,連背刺盟約都能敗得一塌糊塗,到那時他孫權還怎麼苟活於世!
孫權一臉默然地看向一旁諸葛瑾,眼神中充滿了渴望,“子瑜,你也是這麼覺得的?”
諸葛瑾實在不忍心看見主公如此落魄,輕聲寬慰道:“主公不必擔心!臣一定會保全東吳顏麵的。此次言和,並不是為了向他蜀漢示弱,不過是我方目光長遠,念及聯劉抗曹的戰略罷了。”
“漢中王與舍弟,即便還有那劉封都是聰明人。眼下吳蜀兩方,隻有握手言和才是唯一的出路!如若不然,即會玉石俱焚,曹魏得利!”
諸葛瑾的一番講解,是切中了要害,說出本質的。
要讓蜀漢明白,這個時候還要一意孤行的反擊東吳,隻會把東吳逼上曹魏的賊船上去。
到那時,假以時日,就僅憑他蜀漢是絕不可能與兩方爭鬥的。
如今江東有危機,就是他蜀漢有危機,傷人便是害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片刻後,大殿內重歸寂靜。
韓當、朱桓等人,或是眉頭緊皺,或是咬牙切齒,心中卻是極不甘心。
張昭、顧雍等人,或是連連點頭,或是陷入思索,心中也是深表認同。
“也罷!”孫權心結稍稍被打開,他自己和呂蒙一樣都太執迷於荊州,這一刻真正的心死了。
“子瑜所言甚是!是我胸襟狹小了,一時被蒙蔽雙眼,看不清大局。”
隨即孫權又穩住心神,恢複了之前的霸氣,斥聲喝令道:“諸葛瑾、呂範,我命你二人即日起,帶上金銀玉器,盟約書文,全權代表我東吳前去成都商議罷兵議和事務,定要陳明利害,不墮江東氣節!”
兩人應聲出列答話:“遵命!我二人必當不辱使命!”
諸葛瑾為正使節,主要商議軍政大事,其中包含疆界劃定、抗曹戰區、商貿往來等等諸多事宜。
而吳範為副使節,主要起到監督輔助作用,其中包含聯姻結親,籠絡交往,機密信報等等其他事宜。
此時需由建業先到江陵再往成都,沿著長江一去一來要花上數月時間,隻能將一應事務全權托付二人。
“韓當、朱桓聽令,命你二人率領皖城軍進逼夏口,威壓江陵,以壯我軍兵威!”
“諾!”
東吳文武再一次上下合心,融為一體,而此時的目的卻隻是希望拿到更多的籌碼,以便東吳談判複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