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曹彰叔侄交心(1 / 2)

冀州,鄴城。

銅雀台上。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衝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曹彰隻身站在高閣上,眺望著窗外,微黃的發須在凜冽的寒風中擺動,下意識地口中輕聲念出曹子建的《登台賦》。

在十餘丈的銅雀台上,宏大莊嚴的魏王都城盡收眼底,台下漳水穿繞而過,彙入北邊玄武池中。

曹魏鄴城的宮殿分為三部分:曹彰所處的位置便是製高點銅雀台,台上樓宇連闕,飛閣重簷,雕梁畫棟,氣勢恢宏。

同在這鄴城西邊的屬地都是內苑銅雀園,是皇家園林性質的建築區劃。

由西自東望去,中間軸線上有端門、正東門、文昌殿,文昌殿為正殿也就是大朝之地,規模宏大,建築華麗。

文昌殿的東部是一組官署,而在這兩者的後部便是後宮。

再往鄴城的東北角而去,為皇家貴族的住所,被稱為“戚裏”。

最東邊有司馬門、聽政殿,聽政殿也是國家政府之核心,是常朝。常朝與大朝一東一西,被稱為“東西堂製”。

除去這東、西、中三處宮殿外,鄴城的南部便為居住區和商業區,約占全城麵積的五分之三。

這座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的鄴城,在曹魏的精心規劃發展之下,它已然成為了北部中原地區最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

而它的建築規製,宮城、居民區、商業區的城市內外職能布局,深深的影響著後世都城的建築,為隋唐長安城乃至日本平安京的建造都產生了極大的借鑒作用。

......

背後傳來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門外的內侍輕聲地向前躬身道:“魏王,人帶來了。”

曹彰收回遠眺的視線,緊了緊身上的裘衣,挑了挑炭爐,跪坐回毛氈主座上,閉目微啟雙唇,

“嗯,傳進來吧。”

不一會兒,侍從便從外麵引進來一位貴族模樣的清秀少年。

他身著錦衣華服,劍眉星目,全身上下都透露著一股英氣。

麵對著眼前威嚴的君主,少年麵容毫無懼色,嘴角竟然漸漸上揚,帶著一抹自信且詭異的微笑。

還未及曹彰開口,少年躬身行禮後,開口凜然道:“聽說是二叔害死了我的父親?”

曹彰聞言一臉和煦地看向少年,心中並不驚訝。

在曹氏宗族第三代中,眼前的這個少年曹睿無疑是最好的苗子。

曆史上的曹叡相貌俊美,超凡脫俗,年幼便聰慧過人,博聞強識,過目不忘。

曹操也對其倍加喜愛,常令他伴隨左右,暗地裏培養著他,年紀輕輕便將其封侯賜爵。

此時的曹彰還深深記得曹操臨死的囑托,他自己心中也了然,曹氏想要坐穩北方派係林立的政局,必須壯大宗室力量,重視培養真正效忠曹魏的軍功係二代。

潁川士族、兗州士族乃至整個河北士族,最重要的是製衡而不是單一的防範,北方人才大半出自壟斷書經的世家大族,兵馬錢糧需要依靠士族供應支持。

此時的北方土地兼並、官製混亂依然處處透露著漢末的積弊,隻要士族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旦掌握軍權誰都可以是司馬家。

但是要提到政治改革,那就是壯士斷腕、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往一旦用不好便是事與願違,甚至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