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金匾(1 / 1)

看官可知,大靖朝北境,矗立著一座大山,終年積雪,雪粒與冰刺時時刮起,和著冷風比刀還快。

山頂自是無人能住,山腰卻有處宅院,隱隱有春色,三進三出,算不得大,卻是這方圓可見唯一人煙。

此宅門樓無匾無聯,進得門內方見高懸著憶風閣三字牌匾,遒勁有力,風骨畢現,更令人稱奇的,當是那一行金字:大靖景元皇帝禦賜。能有此殊榮,其主人必然非富即貴。可在這等苦寒之地,又不免突兀。發配?遭貶?不得而知。轉念一想,卻又無甚可怪,必然是有高人隱居於此。

要說這憶風閣,當年可是名滿江湖,震驚朝野,竟攪得風雲變幻,卻又無跡可尋。這憶風閣主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深不可測,從不曾公開露麵。無論是武學宗師,還是儒宗泰鬥,甚至是大靖天子也是相見不得。

這憶風閣本是京城近郊一座偏院,不知何人何年所建,不甚闊綽,也談不上破落。三十年前,坊間傳言有謫仙隱居於此,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傳十,十傳百,名噪一時。京城百姓皆信以為真,但卻無人見過仙人一麵。

於是又有流言,說這仙人仙風道骨,於世獨立,凡人豈可見得;也有人說,這個仙人遭貶下凡,失了法力,不過是個精神點兒的老頭,無甚神奇。

眾說紛紜,沒有定論。這京城之地,多的是軼聞趣事,過不了多久,這也就擱置了,哪有人還記得什麼仙人凡人。

可就是這年,邊關告急,北狄來犯,朝野震蕩,君臣無措,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這大靖的景元皇帝大興土木,又是修行宮,又是造陵寢,國庫早已空虛,再加上軍備鬆弛,疏於練兵,哪有禦敵之力。外敵覬覦已是必然,此次北狄犯境,自是有備而來,大靖朝措手不及,連連敗退,直抵帝都。

北狄來勢洶洶,如此危機,請和之聲連綿不絕,景元皇帝亦有動搖之意。可大靖朝立國二百餘年,若此次請和,有什麼顏麵去見曆代先帝。就在這時,卻見禦階下,丞相將一帛書呈上。皇帝本無心朝事,看後,卻大喜,道:“然,可矣。”

三日後,北狄退去,除了帶走一冬糧草,所占之地,盡數歸還。自此,大靖安平,景元皇帝亦勤勉圖治,百姓樂得見此,安居樂業,一派盛世景象。

除了景元皇帝,無人知道那帛書中內容如何,就是丞相也無從知曉。早朝之前,不知何時出現在丞相案旁,見一巾帛,書腰處一橫封,上寫道:攸關國運,敬呈天子。無落款,隻有一枚朱拓,曰:憶風閣。從此,憶風閣聲名遠揚……

後來景元皇帝敕造一匾,置於太廟,日夜供奉,三年後,卻不翼而飛。此事乃宮門秘辛,百姓不得而知,隻在宗室內流傳,知者無不稱奇。景元皇帝以為天神眷顧,先帝顯靈,於是一改朝風,勵精圖治……

這都是陳年舊事,話說回來,這匾為何會出現在這裏?這宅院主人又是何人?是何身份?

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