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蘇祠博物館(1 / 1)

三蘇祠博物館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是中國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原為約五畝的庭院,元代改宅為祠,明末毀於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擬重建,是一座占地104畝的古典園林。

三蘇祠博物館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0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三蘇祠館藏文物豐富,館藏文物近萬件,其中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696件。三蘇祠博物館的三蘇紀念館是國內展示三蘇文化最豐富、展陳麵積最大、展陳方式最多的場所。

清代建三蘇祠是一座典型的西蜀民居風格的園林式文人祠堂,至今基本保持了曆史原貌。祠堂主體建築構建在三麵環水的半島上,所謂“祠在水中央”。祠內有蘇洵、蘇軾、蘇轍和程夫人、任采蓮、蘇八娘(蘇小妹)、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史夫人及蘇家六公子等十餘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等蘇家遺跡。池岸皆疊石成壁,池周圍建亭榭,構成東部祠園景觀,約占現有蘇祠總麵積的四分之一。

祠堂由前廳、饗殿、啟賢堂、來鳳軒、東西廂房及廊構成三進四合院,在同一中軸線上,由南而北。東西廂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礎上又有自由變化,從而形成不嚴整對稱的格局。東西廂房背麵均設飛來椅和欄杆,以供遊人臨池休憩。

接下來,我們就簡要說說正門、前廳及饗殿,正門,即南大門。三簷歇山式,南麵為三楹兩柱,中為門廳,東邊和西邊各有一間耳房。房高7。51米。前飾三級垂帶式踏道,後飾三級如意式踏道。房麵為水泥預製筒瓦和小青瓦覆蓋。門楣正中懸掛“三蘇祠”匾。

前廳,建於同治九年(1860年),為懸山式屋頂,抬梁式梁架。建築麵積約158平方米。南麵看為三楹四柱二室,北麵看為五楹六柱,小青瓦房麵。中間三楹為敞廳,廳前兩株參天銀杏巨樹。

進入前廳大門,便是饗殿。饗殿建於康熙四年(1665年),建築麵積251平方米,硬山式屋頂,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麵。高1。5米,麵闊三間17。74米,進深三間14。16米,房通高9。72米。殿內供奉三蘇父子塑像,均罩以神龕。饗殿內有東西兩側門通後院,穿過庭院便是啟賢堂。

我們再來說說蘇東坡和他的父親蘇洵,他弟弟蘇轍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的奇跡,世界之最。蘇東坡在文學的各個領域,是一位開宗派的人物,在書法,繪畫方麵他有獨樹一幟。在整個文化領域。他是位巨人,可以說是:“前無古,後無今”在詞方麵,他創立了豪放派,使詞發展成了一種獨立的性情詩體,古人說:“詩言誌,詞言情”,但詞在東坡的手裏也就不隻單是言情,他也言誌,也詠物,內容可以說無所不包,大家都熟悉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天涯何處無芳草”等等。在繪畫方麵他創造了中國文人畫派,他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領袖。另外他在音樂,醫學,農業,養生等等。最讓大家所熟悉的是他在烹飪方麵,如他做的東坡肘子,東坡魚,和東坡係列菜。都是人們很熟悉的。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接下來給大家半小時的自由拍照活動時間,沉浸式感受文學氣息,隨後我們去參觀啟賢堂。

各位導師,我的講解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