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現代漢語
廣義: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現代漢語包括多種方言和民族共同語。
▲狹義(普通話含義):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
從結構上看,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形式),以詞彙為建築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律而構成的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係統。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現代漢語有口語和書麵語兩種形式。口語特征在於簡短、疏放,有較多省略。書麵語趨於周密、嚴謹結構完整,長句較多。
二、現代漢民族共同語(不屬於現代漢語,例壯語)
民族共同語是一個民族全體成員通用的語言。方言是局部地區的人們使用的語言。
民族共同語是在一種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作為民族共同語基礎的方言就叫作基礎方言。
一種方言能否成為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取決於這種方言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取決於這個方言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以至人口等條件。
三、現代漢語方言
漢語方言俗稱地方話,隻通行於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區使用的語言。
形成漢語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屬於社會、曆史、地理、經濟方麵的因素,如長期的小農經濟、社會的分裂割據、人口的遷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屬於語言本身的因素,如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接觸、相互影響等。
方言本身也有一套完整的係統。方言都具有語音結構係統、詞彙結構係統和語法結構係統。漢語方言的差異中語音的差異最大,詞彙的差異次之,語法的差別最小。(差異性)
▲漢語方言可以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和粵方言。
1.北方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
2.吳方言:上海市、江蘇省 以蘇州話為代表。吳方言內部存在一些分歧現象,有認為上海話應作為吳方言的代表
3.湘方言:湖南省 以長沙話為代表。
4.贛方言:江西省 以南昌話為代表
5.客家方言:廣東梅縣話為代表
6.閩方言:閩方言可分為閩東(福州話)、閩南(廈門話)、閩北(建甌話)、閩中永安話)、莆仙(莆田話)五個次方言
7.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代表
tisp:①也有學者主張把漢語方言分為十區,即將北方方言中山西部分地區及其鄰近陝西、河南、內蒙古、河北部分有人聲的地區獨立成\\\"晉語\\\"區,將皖南一帶徽州方言列為\\\"徽語\\\"區,將廣西北部和南部的\\\"平話\\\"單列為\\\"平話\\\"區,連同原來通行的七區成為\\\"十區\\\"。其中對\\\"晉語\\\"和\\\"平話\\\"的\\\"升格獨立\\\"爭議尤多,目前尚未獲得方言學者的普遍認同。因此我們仍然采用較為通行的\\\"七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