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晚飯(1 / 2)

剛到家中,就看到狗娃子在院子裏紮竹籠,爺爺和李爺爺在廚房裏乒呤哐啷。

我來吧爺爺,百姓說道:您二老上外麵坐著吧,我來燒飯。

不用不用,爺爺道:君子遠庖廚,你去外麵收拾一下桌椅板凳就行了。

哎,我說老陳頭,合著我不是君子唄,李夫子道:還什麼君子遠庖廚,顯著你了,這幾年你去過幾次廚房,不都是百姓做給你吃的。

哈哈哈,不聊不聊,爺爺笑道:今天有口福嘍,山上的野雞,水裏的鯉魚,喝的是狗娃子他爹縣城帶來的好酒,當浮一大白呀!

百姓哥,狗娃子帶著委屈說道:你怎麼才來,雞毛是我拔的,魚鱗是我刮的,現在又紮竹籠。

想我李言辭,堂堂七尺男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哎呦一聲,廚房裏一截大蔥飛出來,砸到了李言辭頭上。

小兔崽子,李爺爺說道:毛都沒長齊,跟我在這充學問,趕緊幹活。

李言辭委屈道,讀書夠用就行了,哪用的到這麼多了,我教咱們村裏的人念詩,也沒見有幾個能聽懂的。

自己還沒學明白呢,還給別人念起詩來了,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若是有一天等你再想讀書了,那就已經晚了。

我……我……

夫子說的是,百姓和言辭謹記,百姓拽著李言辭胳膊小聲說道:你若一會還想吃飯,就和我一起鞠躬道歉。

爺爺教訓的是,孫兒謹記!

不消一會,飯菜業已做好,兄弟倆一人一個雞腿,桌前又一人一碗魚湯,好不快活。

老哥啊,李爺爺道:咱認識的時候,你就和百姓差不多大吧。

是啊!我記得那時候你剛記事不久,大雪封山,你一人偷偷跑出去,四周鄰裏都在找你,最後還是我發現的你,躲在我家廚房裏偷吃肉吃呢!

哈哈哈,爺爺笑著道:你當年那混不吝的樣,比狗娃子有過之無不及這回反倒說你孫子了。

什麼話,哪兒就混不吝了,李爺爺嗔道:那是敢為天下先,扶天下不平之事。

你瞧瞧,公雞上屋頂—唱高調,什麼話在你嘴裏麵說出來味道都變了。

……… ………

爺爺看了看在屋子裏的兩個孩子道:說說我這個孫子吧!

你想說什麼

我時日無多了

…………沉默過後

爺爺道:今早我和王家媳婦聊了會,商量著讓百姓把她閨女“杏兒”給娶過來,王家媳婦也願意。

這孩子七八歲來到咱家,如今也十年光景了,也不知道生辰,且算做十八歲吧,王家丫頭今年是十七歲,兩方都早已到了嫁娶的年齡了。

你趕明兒給百姓置個生辰八字,要和王家丫頭家的正登對,這倆孩子也是從小在一起長大的,想來也都是願意的。

百姓這幾年呢,也再未提起過回家的念頭,或許以後也不會再提了,這孩子重感情,我走以後,你……你幫我看著點他吧!

………………

好,你的身體百姓他知道嗎!

不必告訴他,省的他擔心。

不然明天我還是和你去州府那的大藥鋪看看吧,李爺爺道:租輛馬車,幾日路程也就到了,你我大半輩交情,早已是一家人,不必在乎錢財花銷。

不必,我知你心意,我早在三十年前就該走的,如今算是賺足了歲月,也該到了去見小榮的時候了。

況且蒼天待我不薄,臨了還給我送個娃兒,給我找個披麻戴孝的。

也罷,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杯多,以後隻怕是要戒酒嘍,走方便去。

百姓哥,給你吃,李言辭道:剛剛摘的胡瓜,又甜又大當得一美味爾。

百姓看著手裏的瓜問道:這瓜你是從哪摘的。

就是在你屋子後麵啊,怎麼了?李言辭邊吃邊道:不是我說你家這個瓜長的真好。

百姓透過窗戶,看著屋後兩個正在盡情釋放的背影,默默的關上了窗戶,又把手裏的瓜遞給了李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