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啪劈啪劈啪”
\\\"新娘子來啦,新娘子來啦!”
隨著一陣鞭炮響,初冬時節,一群已經穿上薄襖,小臉凍得有些發紅的小孩子,從元寶鎮東門附近的巷子口,一邊喊著一邊向巷子裏跑去。
本來張燈結彩,一派喜慶的陳家院子裏,頓時更加鬧騰起來。一時間前來賀喜的左右鄰居和男女賓客,將門口附近堵了個結結實實,好不熱鬧。
“勞駕讓一讓誒,各位叔伯大娘讓一讓,讓我們過去!”本來在院子裏,正幫著大知客安排座位的朱傳傑急忙喊道。
個子小小的傳傑和還紮著兩個麻花辮子的玉書,手裏各拿著一個裝著彩紙五穀的鬥子,廢了好大會功夫,才擠到人群前麵。
自從兩年前,陳朗中來到這元寶鎮,因醫術高明,平日裏對街坊四鄰貧苦人家又多有施醫贈藥。雖是闖關東來的外來戶,但看今天來的賓客數量,倒是不比在此居住多年的老戶差了。多虧了大知客朱開山一家幫著左右招呼著。院子裏擺的六桌酒席旁也已經坐的滿滿的,倒也沒出什麼亂子。
巷口外,花轎漸漸行近。一時間鞭炮齊鳴,七八個孩子跟在花轎後麵邊拍掌邊唱道:“新媳婦,進洞房,不脫花鞋就上床。傻新郎,摸進房,抱著媳婦喊親娘......\\\"
眾人隨著鞭炮聲一起哄笑起來。
花轎停在院門前,騎著一匹棗紅馬跟在後麵,身上披紅掛花滿臉喜色還在向親朋拱手的陳承之陳朗中,忙翻身下馬來到花轎旁邊。
看看我們這新郎官陳承之,二十出頭的年歲,身材挺拔,端是麵容俊朗,器宇不凡。一身黑袍黑褂,頭戴黑色禮帽。胸前一朵綢緞紮成的大紅花。正是那:錦衣紅奪彩霞明,皎如玉樹君子行。
馬媒婆上前掀開轎簾,用手攙扶著頭頂紅蓋頭的新娘子下了轎,並將手中的紅綢兩頭分別遞給了兩位新人。這時早早守在兩旁的傳傑和玉書,趕緊將手裏小鬥裏的彩紙和五穀向天上撒去。一邊撒,一邊唱道:
“一撒金,二撒銀,撒天撒地請諸神,
花轎臨門鼓樂喧,喜神下凡扶仙琴,
燈籠火把照滿村,媳婦轎窗偷看人,
新娘進院開鴻運,家興財旺日月新。”
陳郎中在前用紅綢牽著新娘子進了院,馬媒婆攙扶著顏芳兒跨過火盆,進了堂屋。
司儀念喜歌:‘蝴蝶飛上玉搔頭,玉人喜登鴛鴦樓。今朝結下連理枝,早生貴子覓封侯!”
喜歌念畢,又引著小夫妻拜堂,拜完堂,新郎官用紅綢牽著新娘子走入新房。馬媒婆攙扶著顏芳兒在炕上坐好
賓客們已經開始吃喜宴了。傳武、傳傑陪著新郎開始挨桌向賓客們敬酒。朱開山在主桌上起身舉杯,滿麵春風地說:“諸位老鄉台,今天是承之的大喜的日子,蒙各位光臨。自兩年前承之來到咱們元寶鎮,沒少得鎮上還有十裏八鄉的鄉親們的幫扶和照顧,今日承之請了周家戲班子為大夥唱大戲,大夥兒喝著酒聽戲,一定要盡興啊!\\\"賓客們頓時鼓掌叫好。
戲班子的人從廂房裏出來,各就各位。鑼鼓點響起嗩呐聲聲,兩個穿著喜慶的演員跳著唱起了一出二人轉喜慶戲。賓客們喝著酒聽戲,叫好聲不斷。
眾賓客推杯換盞,喜宴進入了高潮,朱開山已麵色微紅。環顧了眼四周,戲文唱的熱熱鬧鬧,大姑娘小媳婦老少爺們都看的正起勁。便拉過坐在自己身旁的陳承之,小聲說到:\\\"承之,本來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朱大叔不應該多個這嘴,朱大叔知道你心裏有苦,但該放下得放下,人得往前看。顏家二丫頭是個好姑娘,莫要聽那些有的沒的。”
陳承之聞言拿起杯,靜靜的又喝了幾口喜酒,也不開口,隻是盯著手裏的瓷盅,臉上已不見掛了一天的喜悅,過了好久才緩緩說道,
“師傅您放心,我心裏有數,待事都辦完了,我會和她好好過日子的.\\\"陳承之聲音有些沙啞,也不知是否是因為忙了一整天,讓人感覺有些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