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悶熱,隨著雲層的累積,潮氣撲麵而來。荒草叢生的官道上,七名披著玄色暗金披風的漢子,正風塵仆仆的騎馬趕路。
領頭的是一位少年,他身量單薄,麵上用黑巾遮住口鼻,露在外麵的圓眼搭配濃黑的眉,一副稚氣未脫的模樣。
此時前方迎來一人,是先前派出去探路的漢子。
他的穿著相當普通,臉上厚厚的兩瓣唇,長得十分憨厚。少年打個手勢,幾名寬肩大漢便原地停馬,聽著探查的情況。
“主子,過了前方驛站,就是三清河,沿著河岸往下遊走兩裏地,便是風波渡。”
少年沉吟一下,便說道:“既然如此,阿二阿六,你們換裝,隨我一起輕裝探查。阿大,你們在山中藏起,切記不要被人發現。”
“從此處開始,我就是李家三少爺,從南郡而來,途經此處,準備赴京都趕考,明白嗎?”
“是。”大漢們異口同聲的回道。
這一行人身穿黑衣,馬匹掛著包裹,腰上佩刀,鹿皮長靴內藏短劍。衣服形式比較統一,臉上遮著黑布防沙,雖然一副江湖中人打扮,但是又和自由散漫的江湖中人天差地別,特別是這幾人聚集一處,差別更加明顯。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自己手下的人肯定是不能大搖大擺全帶在身邊的,留一些人駐紮接應正是他之前打算好的。
他早在京都時就為自己準備好了身份。甚至在南郡安插自己人,隻為讓李三公子這個身份合理不被人查出破綻。
如此一番小心翼翼,隻是因為對臨江郡現如今的狀況一無所知。如今的臨江郡完全斷絕與京都的交流,對外貿易也是停滯狀態。政治與經濟都與周圍郡縣斷開,這是非常不尋常的。
新帝登基,建立南朝至今已三年。如今六合一統,天下歸心,百姓們在顛沛流離十餘載後,終於有了一個穩定的生存之地。
然而現下仍然有幾個州郡,自成一體,假意歸順,其中最為緊要的便是臨江郡。
臨江郡地理位置特殊,與京都隻隔著三清江,若要攻入京都,直接就能攻入扼要,陷京都於危險中。
義軍剛舉事時,臨江郡州府全力支持,真金白銀各種物資大力支持,為統一做出了無可厚非的貢獻。如今有些異動,從各個層麵來說都不能采取強硬政策,必須懷柔。
李三主動請纓,前來探查。他要做的事是探查出臨江郡現如今的內部狀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完全掌握這個地方的狀況是朝廷的首要目的,掌握情報後的行動由他自行判斷。
當初出錢出糧的仇修良,如今不知如何。倘若是他……
李三心中諷刺自己,誰都可能背叛,但絕不可能是他。真是被豬油蒙了心,這樣的人自己都懷疑。
阿二阿六很快收拾好行李,兩人將披風取下搭在馬上,立刻有人接過韁繩。整個馬隊在三人離開後,悄無聲息的向西邊的山林而去。
阿大挑著兩箱行李,前麵阿六給李三打傘,三人腳下生風,很快便沿著河道向下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