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們是向往武學,有一顆武道之心,還是為了以後謀條好生路入我風雷武館,必然都是為了學武而來。”
“要修行武學,首先要明白武道是什麼。”
“武道從何而始,已不得而知,據傳乃是先賢感悟天地,法天象地而來。”
“先賢認為,天地宇宙、萬物生靈,都是在無形的‘道’的支配下誕生運行的。”
“先賢感歎敬畏著天地之宏偉,造化之玄奇,不由自主的追逐著‘道’,不斷探索天地,想要掌握天地之秘。”
“在眾多先賢中,有一部分認為人體如天地,奧妙無窮,在探索天地、研究自然的同時,探索自身、發掘身體,企圖借人體一窺‘道’的奧秘。”
“終於,在不斷的的嚐試努力下,他們創造出了武道。”
“此說法是否為真,已不可考究,但自有武道開始,眾多武者便靠著不斷的體悟天地,沿著武道這條路,開發著自身的身體,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武學,讓武者一步一步掌握自然的力量。”
“正是武者不停的探索天地,創造武學,才有了當今武道之盛世。”
偏房內,六個懵懂小子專心致誌的聽著齊真講述著。
“所以,學武是增強自身,接近天地,追尋‘道’的過程,不管武道到了哪個境界,都是如此,你們要牢牢記住這一點。”
“入道不易,人之身體不比妖獸,異常脆弱,無法承受天地之力,故為提升身體強度,武者需要鍛體之法。”
“鍛體亦有極限,無法達到武者想要的高度,且鍛體對內腑傷害甚大,極亦使人早衰,不能長久。”
“為提升內腑強度,在鍛體之法外又需要練氣之法,有了鍛體練氣之法,武者方可持續強大自身,掌握虎狼之力。”
“但這離承受天地之力,掌控‘道’仍相差甚遠。”
“故還需要通神之法,隻有掌握通神之法,武者才算掌握以武入道的法門。鍛體,練氣,通神,三者合一,方能稱之為武道。”
“通神之法如何我卻是不甚清楚,但鍛體練氣你們若有疑問,可一一提出,我知道便可為你們解答。”
說到這,齊真看向周圍六人,見六人都若有所思,便稍微停頓,留一些供六人思考的時間。
“齊師兄,我知道,我爹和我們說過,我們就是來鍛體的。”
方銘身邊一個皮膚黝黑,高高瘦瘦的少年說道,他表情亢奮,目光有神。
方銘記得他和旁邊另一個矮胖些的少年是一同進來的。
“嗯,錢不少你說得對,武館第一步,便是教你們鍛體,但你們來武館是為了入武道之門。”
“而入門,不僅僅是鍛體,還包括煉氣的入門。”
“鍛體和煉氣是同時進行的嗎?”
方銘不由的疑惑道。
“對。”
齊真點了點頭。
“鍛體和煉氣是指我們修煉的方式,是我們增強自身的手段,兩者相輔相成,最好是同時進行。”
接下來又有三個人提出自己的疑問,在解答完眾人的問題後,齊真繼續講述道:
“練氣第一步,叫作開脈,人體有十二條正經,分別是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
“它們連接著人體的五髒與四肢。”
“除了十二正經,人體中還有八大奇經,稱為奇經八脈,它們是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
“奇經八脈將十二正經連通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
“開脈便是要打通身體中的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使體內氣血暢通,循環壯大,如此,運功產生的內力才能貫通全身,愈來愈強。”
“我們現在就能開脈嗎?”
與錢不少一同進來的矮胖少年期待的問道。
齊真搖了搖頭:
“不可,你們身體經脈未曾開發過,極為脆弱,直接開脈有損身體,且不能成功。”
“開脈之首要在於衝脈,衝脈起於小腹,勾連足陽明經,任脈,督脈等,涵蓄十二經氣血,為十二經之海,稱為‘血海’。”
“武道之始,三日開脈。”
“這句話的意思是,需要藥浴鍛體,補充氣血,充盈血海,溫養經脈三日之久,方可嚐試開脈。”
“這三日,武館會準備藥浴供你們鍛體使用,同時教授你們開脈之法,今日晚些時候,便會在藥浴房中為你們藥浴開脈。”
在繼續講述解答了片刻後,齊真見眾人已無疑惑:
“去吃飯吧,記得未時準時到藥浴房來。”
午後,吃過飯的六人來到藥浴房,隻見六個大桶裏裝滿了水,泡好了藥材,呈現棕黃之色。
“一個一個來吧,後麵的且看著,誰先進去?”
齊真見眾人來了,也不多說,便要直接開始為眾人開脈。
“我…我來吧。”
還是那個高高瘦瘦的錢不少,看得出來他對學武充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