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孩子去哪了?(1 / 1)

智育隻能是德育的輔助品,學問隻能作為輔佐品德之用,對於心地良好的人來說,學問對於德行與智慧都有幫助;對於心地不是良好的人來說,學問就會使他們變得更壞。 —— 洛克

夏媽媽懷夏之鳶的時候吃了很多核桃,以至於現在她看到核桃都想吐。

大家都覺得吃了這麼多核桃這孩子肯定聰明,但夏之鳶似乎偏愛唱反調,夏家人都對這個小屁孩有些失望。

隨著夏之鳶越長越大,體重不斷增加,渾身肉嘟嘟的,夏雪鴻最愛捏她的軟肉,惱的夏之鳶抬起小胖手就去打姑姑。壞姑姑反複左右橫跳,一下也沒被打到,她氣的幹脆不理壞姑姑了。

她雖小,可抱久了胳膊總歸吃不消,於是大家都開始期待她學走路了。在她還沒學走路之前,大家都滿心期待著這個聰明孩子能給他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通常情況下,小孩在10~11個月時就開始學走路,在15個月時可獨自走路。

眼看夏之鳶已經10個月大了,可還沒有學走路的跡象,她的長輩們有些擔憂,但在遍訪村裏老人,得到“肯定會走路”、“每個小孩都不一樣的”、“走路晚”之類的經驗之談後,又放下心來,且莫名有些自信,他們老夏家的孩子肯定會走路的 。誰也不曉得這些自信是哪裏來的。

夏之鳶可是個天生反骨的孩子,她每天仍是衝著所有人要抱抱,爸爸抱累了換媽媽,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她14個月大的時候才停止。

她終於在跌跌撞撞中學會了走路。夏家人也都鬆了口氣。

結果學說話對於她來說似乎也很吃力。她三周歲的時候還不能完整說出一句話。高興的時候咿咿呀呀喊幾聲爸爸、媽媽,不高興了幹脆不張嘴。

大家都讓她急壞了,去醫院檢查醫生也說沒問題,就讓家長多和她交流,多帶她去人多的地方玩,順便開了兩瓶進口魚肝油。

可夏之鳶哪裏是個省心的,每次都把人氣的牙癢癢,光是夏奶奶讓她氣哭好幾回。她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外界的紛擾與她無關,你說任你說,她與喧囂不相幹。

大家再次對這個“聰明孩子”失望了。倒不是他們不能接受孩子的普通甚至蠢鈍,隻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對普通工薪家庭的意義太大了。

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希望,意味著階層跨越的可能;意味著社會地位提高的可能;在家族聚餐的時候,自家孩子越有出息,長輩就越有麵子,甚至人家轉桌都得看自己的筷子。沒辦法,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弱肉強食,誰強大,能擁有的就越多......

富人家的孩子聰明是錦上添花,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再不聰明點,以後的路就更難走了......他們隻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別像他們一樣。

失望歸失望,教還是要教的。最終,在夏家人集體不懈努力下,夏之鳶終於慢慢學會了說話,這年她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