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佛境(1 / 3)

神州大地極東乃是東滄海,極南之處是為南滄海,東南滄海之中島嶼無數,但滄海的另一端是什麼地方無人可知。

而神州大地極北之地乃是蠻荒戈壁,仙林中人稱之為‘荒州’。荒州占地極為廣袤,具體多大世人無法測量,隻知道個把月都無法穿過那片覆滿沙子、常年炎熱無比、妖獸橫行的荒州。荒州中妖獸極多,動輒傷及行人,好在荒州那片有個仙林大派‘煉神宗’鎮守,妖獸受到壓製倒也還好一些。

位於神州大地西北方,乃是一片冰封雪域,千萬年來終年積雪,氣溫極低。據說雪域最深處常有雪麒麟出沒,引得無數修真之士前去,說不定便有運氣上佳者能降伏雪麒麟。然而,一個個的要麼铩羽而歸要麼則是見不到雪麒麟。當然也有不少修真之士再此喪生。西北方有一風遺山卻是魔道巨擎‘風雪天門’的所在。

西南之地偏離神州中部甚遠,那裏乃是苗族的根源。苗家世代與毒為伍,煉盅為生,故此西南之地到處都是毒物藥草之類的東西,故此西南之地被稱之為“醫毒仙穀”。

而神州的整個中部乃是一塊福地,那裏氣候宜人,鳥語花香,一年有四季交替,山川、平原、桑田、河流應有盡有。有些地方更是靈氣充沛,乃是仙林各家必爭之地。例如靈氣最充沛的三座仙山:蒼秀山便是仙林正道砥柱‘玉鼎門’的根基所在。靈阿山乃是與煉神宗和玉鼎門並稱正道三大領派的龍法寺的所在。還有一座盤龍山脈,此山脈並未有什麼門派占領,而是有著不少仙靈洞府,被一個個散修所占據。

自然別的山脈之中也是有著一些頗具有靈氣的洞府,也被各個獨來獨往的散修占據。

蒼秀山,山勢險峻,坐落在連綿不絕的山脈之中,好似一枝獨秀一般,直入天際。蒼秀山山頂之上的玉頂觀乃是清修淨地,若是不會禦劍無法登上頂峰。故此世俗中人隻知道那險峻奇峰之上有仙人居住,卻是從未見過仙人真容。

而那龍法寺則是不然,龍法寺所坐落的靈阿山,山勢較為平緩,從老遠之處便能看見山頂之上的宏偉建築。從山腳至山頂有著一條三千節的青白玉石的台階,蜿蜒攀附在靈阿山上,宛轉扭曲。

此時已是晌午,但這青白玉石台階上來來往往人數頗多,若是算算時間今日剛好是初一,乃是民間信佛之人朝拜佛祖之日,難怪這靈阿山上人流數量如此之大。

比起山頂龍法寺前殿“朝宗殿”這青白玉石台階則是不值得一提了。

朝宗殿前三尊巨鼎之中已經插滿香火,殿前的廣場極為廣袤,同時容納數萬人也是毫不為過,這廣袤的廣場之上位於朝宗殿前的青白玉石地兩側一共坐落著十八尊碩大的佛像。每座佛像之前都有一鼎,鼎內香火隨然不比主殿前的三座巨鼎卻也不少。

這十八座佛像,民間諸人也都認得,乃是十八羅漢。據祖輩相傳曾經靈阿山周圍曾經下過一場暴雨而引發了一場巨大的洪水,那場洪水淹沒了周邊無數的村莊城鎮。受難者無數,龍法寺大發善心,敞開山門讓難民上山避難。

奈何大雨不停,眼看著洪水便要淹沒靈阿山,山上避難的災民一個個心如死灰之際,一道金光從天而降破開了層層陰霾,照在廣場上一尊佛像之上,隨即那尊被金光撫照的佛像,化作一道金芒射向天際烏雲裏。

隨即那天際的烏雲陰霾之中四射出道道金芒,耀眼無比,隨之烏雲也是翻滾起來,夾雜著陣陣雷霆般的聲音。雖然山上的難民不知發生了何事,卻也是被震驚了。當災民們清醒之後紛紛對著那金光朝拜。大喊菩薩顯靈、求菩薩保佑之類的話語。

當這些難民虔誠朝拜時,一道碩大修長的巨影從那翻滾的烏雲之中落下,栽入洪水之中,眾人看去卻是一條巨蟒。

隨即暴雨停歇、烏雲散去,一道道陽光透過雲層照射下來,不多久赤炎的陽光便出現在眾人的眼中。

數個月沒有見到太陽的黎民百姓一陣歡呼。那一眾僧人也是麵帶微笑雙手合十底念佛號。

眾人歡呼之際,天空一道人影化作金芒有射像那廣場之上,隨即沒入那佛像之中,眾人發覺急忙圍上去觀看,見那佛像乃是一個灑脫不羈的和尚,耳垂甚大,雙目微合,手臂之上纏著一物,仔細看去乃是一龍。

眾人圍觀降龍羅漢時,對麵一尊佛像化作金光,射向天空,化作一僧人,隻見這僧人右臂高舉,手中有一缽皿。

缽皿金光大方,那洪水則是化作洪流被源源不斷的吸入缽皿之中。

一眾難民又是下跪有事膜拜。

那洪水漸漸退去,露出了泥濘不堪的地麵,以及狼狽的山林。

當洪水盡數退去後,那僧人與先前與惡蟒搏鬥的僧人一樣化作金光回到佛像之中。龍法寺方丈一番解釋後才知道,原來得道惡蟒在次翻雲覆雨,弄起這場暴雨與洪水,多虧降龍羅漢將其擊退,後又有托缽羅漢以手中金缽收了洪水,故此才保龍法寺相安無事。

這傳說早已在民間是廣為流傳,故此每逢初一十五,這二尊羅漢所受的香火乃是十八羅漢中最鼎盛的。

而朝宗殿內所供奉的乃是三世佛,一佛端坐西方,乃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一佛端坐東方,乃是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王佛。而端坐最中央的乃是婆娑世界的釋迦牟尼佛。

這三世佛也是佛家信徒必拜之佛。輩分之高,超脫萬佛。

來來往往的信徒皆乃誠心而拜,雙手合十舉過頭頂,雙膝屈跪於蒲團之上,緩緩伏下身子,雙手分開,手背與臉龐貼地。

此乃佛家信徒通用的朝拜姿勢,據說如此朝拜方才彰顯虔誠,佛祖將會保佑。拜佛過後,通常一旁會有一位得道高僧為其講解簽文,傳授佛理。

今日講解簽文、傳授佛理的乃是龍法寺中頗有一些聲望的青年才俊慧緣大師。

慧緣和尚麵和心善,極具人緣,不論寺中長老還是沙彌,亦或山下尋常百姓,都是與之交好。而且慧緣在佛理之上甚是精通,尋常百姓心中有惑,與之暢談皆是茅塞頓開,心胸寬闊,故此,年紀輕輕早已被稱之為聖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