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而寧靜的少巫山下,有一處平凡的小村莊,叫做巫南村。村子三麵環山,唯有南邊有一條出村的路。
村裏有一條小河穿村而過,是少巫山上的溪流彙聚而成,是村民賴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小溪流出村子之後,在村外拐向東邊,注入了村東不遠的一處水潭,水潭深不見底,宛若一顆碧綠的寶石點綴在少巫山下。
村民們圍著水潭開墾了大片糧田,祖祖輩輩農耕放牧,打獵捕魚,生活自給自足,過著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為數不多的與外界有聯係的就是每月一次的郵差和走商來的日子了。離巫南村最近的村子也隔著100多裏地,靠著雙腿想要去的話要大半天才能到。
少巫山一帶的村子裏都流傳著一個傳說,說少巫山遠古時候是一個大宗門的道場,上麵住著許多修煉得道的仙人,以前經常能看到仙人在天上飛來飛去,也偶爾會到山下各個村子裏幫助村民治病救災,所以各個村子裏都有一個神堂,供奉著少巫山上的神仙,每年都一場祈福,祈禱一年風調雨順。
巫南村一共206戶人家,大多姓巫,是祖輩都在巫南村生活的人家,隻有成家、安家和宇文家。這三家是200年前搬來這巫南村,說是逃難而來,村長老巫頭兒接納了三家,並且在村東靠近水潭的位置為三家安排了宅基地,組織村民幫助三家建起了三個院子。村民的淳樸讓三家人極為感動,很快的融入這個寧靜祥和的村子,一代代傳承至今。
成家人會打鐵,製作農具家用鐵器是好手,第一代成家人來了以後就建了冶煉爐,為村民打造農具以及狩獵用的弓箭等。成家的鐵器質量比村民之前用的要好太多了,村民換了農具和狩獵工具之後生活也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安家人會醫術,安家第一代家主據說是帝國有名的聖手,安家來了村子之後便上山采藥,建起藥堂,行醫救人,也為村民提供了幫助。
宇文家的人一看就是練武之人,宇文家的男子個個龍精虎猛,彪悍精幹,女子閑暇時也習武鍛煉,比一般農婦強壯不少,院子裏擺滿了刀槍棍棒等兵器。巫南村的村民閑暇時也會跟著宇文家的人習武強身。
自這三家人來了之後,巫南村人的生活漸漸的跟之前有了些變化,工具的提升,使得糧食的產量翻了一番,獵戶獲取的獵物也成倍的增加了,大型獵物也多了。村裏以前沒有醫生,村民生病了都要去幾百裏之外的鎮上的醫館,所以以前村子裏最長壽的人也就60幾歲,安家為村民開藥治病,宇文家帶著村民練武強身,村裏最高壽的已經達到102歲。
200年來潛移默化的改變,讓巫南村在少巫山下的村落中成為了最富足的村子,名聲傳到其他村子裏,漸漸的來托郵差來巫南村購買農具弓箭和求醫問藥的人多了,走商也是一個月要來兩次,每次來都要帶來一堆村民購買的布匹香料等生活品,再帶走一堆獵物皮毛以及成家的鐵器,據說成家的鐵器在鎮上也是搶手的好貨物。巫南村漸漸的成為了少巫山下各個村落之首,每次村落大集會時各村村長一起碰頭的時候其他村子都隱隱的討好巫南村長。
這年冬天,宇文家第120代孫宇文良的媳婦巫巧兒正在家中縫衣,突然感覺一陣惡心,隨即跑出房去一陣幹嘔,被宇文良的母親看到了,上前關切到:“巧兒,是不吃壞肚子啦?”
巫巧兒搖搖頭:“沒有啊,我也沒有吃什麼別的東西”
說完也沒太在意,倒了一碗熱水喝了,就各自散去做事去了。可是接著幾天,巫巧兒經常無端端的就惡心幹嘔,飯也吃不下,婆婆自是反應過來了,趕忙去安家請了人來幫忙把脈,果然確定了是喜脈。這一來自是全家歡喜,把巫巧兒徹底保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