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楔子

公元一百七十六年,漢熹平五年。

這一年,是漢靈帝劉宏繼位的第六個年頭。

這一年,也是東漢第二次黨錮的第六個年頭。閏五月,永昌太守曹鸞上疏為黨人鳴冤,要求解除禁錮。漢帝劉宏聞奏,非但沒有聽從,反而將曹鸞棄市(執行死刑並曝屍三日),並進一步擴大黨錮的範圍,下詔凡是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罷免,禁錮終身。

這一年,冬十月,宮中一棵槐樹無緣無故的自拔倒豎,引得人們一陣胡亂猜想。然而,沒過幾日,更是天現異象——兩顆巨大的發光天體,同時出現在大漢的天空中。

此種天象,亙古未聞,一時間,舉國震怖,議論、傳言紛紛而至。

或曰:此二日竟輝之象也。

或曰:此日月雙懸之象也。

天現異象,通常被認為是災異。依照漢朝故事,朝廷當罷三公之職。

是故太尉劉寬罷,以太常孟戫(讀音為yu)為太尉;司徒袁隗罷,以光祿大夫楊賜為司徒;司空劉逸罷,以衛尉陳球為司空。

漢帝劉宏急下詔書,問群臣災異之由。太史令單颺上疏,以為此乃日月雙懸之象,日主陽,乃人君之象,月主陰,乃婦寺(即宦官)之象,日月雙懸的天象,便是由婦寺侵奪人主之權,禍亂朝綱,禁錮有道所致。

漢帝劉宏看了奏疏,默然不語。世人皆雲劉宏寵幸官宦,放任他們殘害忠良,其實不然,劉宏自己對宦官的態度,也是有所保留的。

六年前,剛剛繼位的劉宏,僅僅是一名十二歲的少年,更是遠枝弱藩的子孫。被選定為堂叔桓帝劉誌的繼承人後,乍入京師,身處宮禁之中,孤立無援,舉動無措。

然而,就在他繼位剛剛九個月的時候,以竇武、陳蕃為代表的外戚、士人集團,與曹節王甫為首的宦官集團,發生了一場政治火拚。

在這場火拚中,曹節等一眾權閹,串通劉宏的乳母趙嬈,將皇帝劉宏半是哄騙半是挾持的裹挾到了自己的陣營中。

當時年幼的劉宏,或許還沉浸在“拔劍踴躍”,誅平叛黨的成就感之中。但是當他漸漸長大後,再回味起當日的情況時,就不免心有芥蒂了。

如今天現異象,劉宏內心本就有所震動,再加上單颺奏章所言,又讓他想起了舊事,故而一時間,心有所感,默然不語。

過了片刻,劉宏起身更衣。一人乘機從屏風後走出來,偷閱奏章——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長秋曹節。

曹節看到天空的異象後,雖然也頗為驚詫,但是老於權謀的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會有人借機彈劾中官。出了如此罕見的天象,天下震動,朝廷的三公也不得不辭職謝罪,若有人藉此攻訐自己,隻怕還真要惹一身麻煩。

果然,沒多久就有耳目來報,說太史令單颺上疏,這本來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太史令的職責之一,便是掌管天時星相——然而單颺此人,乃士人一黨,素與中官不合。故而曹節不敢疏忽大意,趕忙過來親自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