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在月球搞建設(1 / 1)

拿到了國際航空航天局的批文之後,我就開始在月球上建小區。

首先是我通過任意門到達何飛所在的月球實驗室。

然後在實驗室外麵開啟一個更大的任意門,方便從地球運送物資過來。

接下來就是大量的建設人員穿著宇航服,在月球背麵張衡環形山的隕石坑裏,建設一個核電站。

因為要搞建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能源問題。

前期雖然會很困難,但是隻要把核電站建起來,有了穩定能源之後,後續的工作就很好開展了。

這個核電站不同於以往的核裂變核電站,而是最新的技術,可控核聚變。

但是因為地球上的氦-3儲量稀少,地球上“氦-3”的總重量不超過500千克。無法大量用作能源,所以這項技術在地球一直沒有機會實現。

幸好,根據月球探測的結果,月球表麵廣泛覆蓋著厚達5~10 m的月壤,其中含有大量“氦-3”。

據估計,太陽風已經向月球表麵沉積了100萬噸~500萬噸“氦-3”。

利用月球上儲量豐富的氦-3,造一個可控核聚變堆,就可以為我們的月球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

並且因為使用氦-3的熱核反應堆中沒有中子(氦-3與氘進行熱核反應隻會產生沒有放射性的質子),故使用氦-3作為能源時不會產生輻射,不會為環境帶來危害,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清潔能源。

我感覺自己簡直像是在玩《綠色警戒》這款遊戲,在月球展開基地,建造電廠,然後再造兵營和礦場。

不過現在兵營暫時不需要造,因為這裏根本沒有敵人,先造礦場采礦再說。

月球上有著豐富的稀土元素和鹵族元素,在一些火山碎屑岩中含有硫、金、鎘、鋅及溴等元素,也富含火山玻璃等礦產資源。

並且月球上的氫非常豐富,在開發月球的過程中,對氫的需求量很大,比如生產火箭推進劑就需要大量的液態氫,而且氫有多種工業用途。

其次月壤中的鐵、鈦、鋁、矽、鎂、鈣以及稀土元素可以為新能源、航空航天、電子工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提供必要的原料支持。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通過收集、加工和使用在月球上現有的材料,替代原本需要從地球運來的材料。

這些工作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給張衡環形山加個蓋子,畢竟建築工人總不能整天穿著宇航服工作吧。

所以要給張衡環形山做一個密封的穹頂,因為月球大氣稀薄,幾乎沒有大氣層,所以也沒有溫室效應,晝夜溫差極大。

白天溫度高達127攝氏度,夜晚則低到零下183攝氏度,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

有了穹頂之後,張衡環形山就像是一口大鍋加了蓋子,把張衡環形山密封起來,既可以避免白天強烈的陽光照射,又可以避免夜晚溫度流失。

穹頂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密封之後可以在張衡環形山裏麵充滿空氣了。

之後再從地球運過來大量的淡水,就有了基本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