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難怪鄧尼茨如此失態!
畢竟曾幾何時,蘇、德兩國親密無間。
回溯到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方麵因沙俄政府在一戰時期的表現被視為戰敗國而受到限製;而德國作為戰敗國同樣飽受英法欺辱。
因此,盡管蘇、德兩國意識形態存在差異,但在軍工發展、糧食生產等方麵,都開展了秘密合作。
比較有代表性的,便是1922年由兩國軍方共同秘密簽署的拉帕洛條約。
至此十五年間,兩國常年相安無事,互幫互助。
直到一年前,小胡子撕毀慕尼黑協定吞並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後,蘇聯擔心德國將進一步向東擴張,因此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規定了雙方在東歐的勢力範圍,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國關係的穩定和經濟合作。
然而,這種表麵的友好關係實際並不能持續多久。
意識形態與統治階級的常年對立,才是蘇、德兩國永遠不可能調節的根本源頭。
蘇聯若意欲打破英、法、美等國對無產階級的外交、軍事壁壘,就必須向西擴張,越過東歐將其影響力擴散到西歐地區的同時;
用大量歐洲國家的沃土,養活轄內幾千萬剛從大清洗運動中死裏逃生的民眾。
而德國對蘇聯的圖謀不軌,其一在於對方轄內源源不絕的石油資源;其二用中華人常年掛在嘴邊的諺語稍加改編之後就是,臥榻之下豈容強敵酣睡?
時下,放眼整個全球,美國鞭長莫及、英、法岌岌可危、中、日自顧不暇。
唯有蘇聯,由於其獨樹一幟的社會製度,在國內外長期保持相對非戰爭狀態的同時,大力發展軍工企業與自然資源開發。
由此,從一個內外交困、積貧積弱的窮苦國家,一躍發展成為絲毫不遜於德國之下的軍工強國。
長此以往,別看現在兩國靠著一紙協定相安無事,一旦未來德國在戰爭中被消耗殆盡,以慈宗大林為首的蘇聯人,一定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屆時,興許連帶把德、英、法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都一口氣收入囊中了。
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撕破臉皮,全靠波蘭人夾在兩大強國之間,充當緩衝地帶。
現在,李雲鋒要做的,就是將這個緩衝地帶從世界地圖上徹底抹去,將蘇、德之間的矛盾,完全暴露在陽光之下,任由時間發酵。
為此,李雲鋒不介意為這場即將席卷全球的戰爭狂潮盡一份綿薄之力。
十天後,連同【先進號】全艦官兵在內,以及一份李雲鋒親自草擬的軍事計劃,隨同鄧尼茨一並返回柏林。
是夜,小胡子緊召三軍高層將領齊聚一堂。
將一份名為【白色方案】的軍事計劃交由眾人以供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