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生是兩年前拜的,那會兒我身體還不太好,每旬上三天課,學的都是三字經千字文這類啟蒙的書,還有禮儀。杜先生教導認真,約束嚴格,我受益不小。可是今年開始,先生覺得我已經打好了基礎,該學做詩篇文章,就隔三差五增添深奧經典的講解。我一直是聽得昏昏欲睡,基本記不住。以前先生留的課業我問雪晴,多少還能理解一些,可我也不想總是依賴別人。”
蘇明貞覺得多半是杜先生善於孩童的啟蒙教育,但是教更深的東西就有點照本宣科,與趙思瑢的心智不太適應。
藍山又代為解釋了一句道:“少爺的西席是幽州城內的名儒,曾先後為咱們府裏其餘三位少爺啟蒙。那三位少爺隨後都另外聘了幾名師傅,增加琴棋詩畫策論刀馬騎射等課程,咱們少爺因身體原因,還隻能先學些基礎的文章。若想調換或增加師傅,估計應說與老祖宗知道。”
蘇明貞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杜先生能力有限,就該根據趙思瑢當下的性情特征,改換更合適的先生。其實她個人覺得,如果雪晴是可靠的又能得老祖宗完全信任,或許由他寓教於樂地教導趙思瑢,效果能更好一些。
當然堂堂國公家的嫡少爺,是絕無可能拜一個身份低賤的奴才為先生,但讓雪晴陪在趙思瑢身邊,趙思瑢久受熏陶,會不會能變得聰明一些呢?
想到這一層,蘇明貞禁不住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趙思瑢這些年身心康複的過程中,雪晴的作用應該是無法被忽略的。雪晴做的那些益智玩具,雪晴耐心用故事為趙思瑢講明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因材施教的巧妙辦法,絕對比先生在課堂上一板一眼的常規教誨更容易被趙思瑢接受。
老祖宗會不會也是體悟出了這層道理,才會允許讓雪晴長期陪伴著趙思瑢,即使老祖宗對雪晴不可能完全放心,隻要是有利於讓趙思瑢康複的方法,她都會去嚐試。
由此可見老祖宗對趙思瑢的希望非常之大,大到或許上升成為她的生活終極目標,為了實現看著趙思瑢繼承家業的這種心願,老祖宗能兼容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甚至大膽啟用雪晴。
蘇明貞琢磨著,就連自己嫁給趙思瑢,或許也是因為老祖宗看中了這位蘇小姐各方麵優秀的綜合素質。可惜那位素有才名的正牌蘇小姐已經仙去,她這米蟲占了好皮囊,未必能經得住老祖宗的期盼。
蘇明貞腦子裏想事情發了一會兒愣。
趙思瑢看她恍惚,就有些自責地說道:“娘子,我讀書的事情你也不用太操心。其實我知道我自己不聰明,換了新先生也未必學的明白。奶奶說讓我順其自然,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我不管愛不愛聽,每日都堅持去聽,早晚能明白其中道理。隻是苦了先生一遍遍教導,還有藍山和滿山多為我擔待。”
蘇明貞為了緩和氣氛轉開話題:“那夫君最喜歡做什麼事情呢?既然讀書這樣辛苦,咱們不如每日多做些你喜歡的事情調劑。”
趙思瑢毫不隱瞞道:“當然是玩耍了。對了娘子,飯後咱們玩什麼?滿山和香葉是新來的,我都不知道他們會什麼新鮮的遊戲呢。”
蘇明貞問藍山:“少爺下午還用去私塾麼?”
藍山為難道:“其實杜先生希望少爺能整日聽課,本來每旬五天課業就已經很輕鬆,可少爺總是找了借口下午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