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商山道中(一作商山晚靜,又作淨)
和如春色淨如秋,五月商山是勝遊。
當晝火雲生不得,一溪縈作萬重愁。
趙嘏(約806年——約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唐代詩人。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輕時四處遊曆,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幹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後回江東, 嫁於潤州(今鎮江)。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後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複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於任上。
喜朝天(清暑堂贈蔡君謨·林鍾商)(張先)
曉雲開。睨仙館陵虛,步入蓬萊。玉宇瓊甃,對青林近,歸鳥徘徊。風月頓消清暑,野色對、江山助詩才。簫鼓宴,璿題寶字,浮動持杯。
人多送目天際,識渡舟帆小,時見潮回。故國千裏,共十萬室,日日春台。睢社朝京非遠,正如羹、民口渴鹽梅。佳景在,吳儂還望,分閫重來。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定風波 商角調 商角調 西江客舍(張翥)
恨行雲、特地高寒,牢籠好夢不定。婉娩年華,淒涼客況,泥酒渾成病。畫闌深,碧窗靜。一樹瑤花可憐影。低映。怕月明照見,青禽相並。素衾自冷。又寒香、枕上薰愁醒。甚銀床霜凍,山童未起,誰汲牆陰井。玉笙殘,錦書迥。應是多情道薄*。爭肯。便等閑孤負,西湖春興。
張翥(1287~1368) 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少年時四處遊蕩,後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為國子助教。後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
讀姚子深寄婁良器詩因述古作者之意次韻(鄧雅 )
淵明家住潯陽口,籬下黃花門外柳。素琴掛壁本無弦,祿米何心求五鬥。
五言家法信有傳,日對青山題數聯。平生所樂在杯酒,百畝春風耕秫田。
坡翁學陶得三尺,古澹中含溫潤色。昔年遷謫到羅浮,一日詩名播南國。
陶蘇已矣遺高風,皎若寒蟾行太空。當時二老自曠達,胸襟浩蕩春波融。
後來虞範金閨客,海內文章乃為伯。昆崙太華兩相高,鷹隼飄飄勢無敵。
彼猶千鍾我一觚,奴仆命我從奔呼。作詩固是性所好,陶蘇虞範難為徒。
姚君英才最超越,思入高唐更飄忽。烏絲闌上寫春雲,白玉杯中吸秋月。
別來去日急如飛,澤雁隨陽梁燕歸。人生乖隔每如此,寧不拊髀長歔欷。
七山南去二十裏,不識興居近何似。因賡妙句論古人,更寫幽懷寄雙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