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黃找上我時,我有幾分猶豫,許是她猜到了我在猶豫。“我們周末去,時間剛剛好的,而且我做好攻略了,高鐵一個小時就到了,要不要去?”我跟小黃很久沒見了,這次她約著我去香港玩,我就答應了。那天,我們從廣州南站出發,很久沒有見麵,在高鐵上說了很多,畢竟我們都是第一次去香港,不知道旅程上會發生什麼,我們都有些興奮,聊著“我們要去看維多利亞港的落日”、“我們在天後站下一次車”、“吃那個車仔麵”……一個小時之後,終於到達香港西九龍站。一出站,我們就坐上了香港的地鐵,此時還沒有感覺到香港和大陸的不同。沒去香港之前,我是忐忑的,如果一個人去,我肯定不太敢,因為香港和大陸還是有很多方麵不一樣的。可是人到了香港,很奇妙,又感覺到好像也沒有那種害怕的感覺了。下了地鐵站,路過停著一排排的紅色的士和叮叮車,考慮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也想著可以通過這段路看看香港的街道,走上天橋,往下就是繁忙的香港街道,我們從人少的地方逐漸走到人多的地方,隨處可見的密集的高樓,樓的高度,站在地麵上,要把頭仰到最後,才可以把高樓完全引入眼簾吧,後來我試了,確實是這樣!從商業樓走到生活氣息濃厚的地方,感覺它和廣東的某些地方一樣,但又感覺很不一樣,體驗到不一樣的氛圍。我們來到酒店,小黃就對我說:“香港好像很多坡和很多樓梯。”“對,我還看到後麵還有坡和高樓,你知道酒店旁邊的是什麼地方嗎?”“什麼地方?”“一個伊斯蘭教幼兒園。”這是我剛剛過紅綠燈時,看了很久才發現的,大門緊閉著,根本看不出來是一家幼兒園,偶爾看到外國人牽著小孩過馬路,把孩子送進去,門又關上了,房子上麵寫著阿拉伯文,要不是門口貼著英文廣告,根本看不出來是一家幼兒園。我發現這座國際城市包容性很強,中西方文化薈萃,以往對於香港的各種印象都是通過港劇來了解的,各種精英人士,占地麵積不大,人口密度卻很高,隨處可見的外國人,電梯要靠右站,因為總會有忙碌的人從你的左手邊飛快地路過。於是,今年網上流行的“citywalk”,這次香港之旅我深深地體驗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們從灣仔附近搭乘巴士到了上環,陪小黃打卡了幾個網紅點,是的,小黃熱衷於打卡各種打卡點,我有一個沉迷於各種打卡的好朋友。我拿著手機給她和建築各種拍照,附近建築都帶著塗鴉,色彩鮮豔又複古,確實隨處可見的路牌都可以成為打卡點。我走在街容幹淨的街道上,仿佛與以往在港劇上見到的景象重合,又路過了一大段路程的坡,坡道上隨處可見的小攤,處處顯現出當地的生生不息,跟著手機地圖來到另一個打卡點,後來回去的路上,才發現街道上的路標可能比地圖有用。一段路的路程,我們來到了樓梯街,當時那裏的人不多,三三兩兩。此時,我還沒意識到為什麼叫樓梯街,房屋和大樹遮擋住了前麵到底還有多少樓梯,本以為就是普通的階梯,鐵欄杆的扶手,雙行道的舊式石梯,頗有年代感,那天沒有什麼太陽,天氣不算太熱。直到我走到幾段樓梯後,我這個沒有了解到樓梯街的人問道,“還有多少樓梯要走?”“應該快了吧,這裏叫樓梯街,據說很多電視劇都在這裏取景。”“那繼續走吧,我倒是好奇最上麵長啥樣。”我有些忿忿不平,爬樓梯實在太累了。走完一段樓梯,又有一條街道,一路上來基本都是些狹窄的街道,車子基本都不大會經過這裏,沒有啥看頭,再往上,還是一樣的樓梯,我們接著繼續走,終於,我們忍不住,坐在樓梯間的石椅上休息,這不,石椅的作用就完全發揮出來了。不久後,我們繼續往上走,石梯好像變得越來越窄,也越來越陡,看不到上麵究竟還有多少樓梯,一級又一級的樓梯,我們已經氣喘籲籲。我跟著我朋友繼續爬的時候,又爬完一段樓梯,以為還有下一段的時候,看到前麵深厚的牆壁,結束的有點突然,毫無前兆。“啊?就爬完了?” “是的吧,挺突然的。”我們兩人都沒有想到,看著前方的人流和車輛,街道兩旁來著的店鋪,巴士等候牌也是老舊的,不過倒是和樓梯街下麵的店鋪不一樣,樓梯街下麵的店鋪偏向潮流時尚以及人流也多,上麵的店鋪倒是還像沒跟上潮流,沒想到,樓梯街上下倒是不一樣的風景。我們原路返回,沿著樓梯街一直往下,都說“下山容易,上山難”,爬樓梯也是一樣,時間明顯快多了,路上,小黃說,“下一站,我們去中環,坐摩天輪。
第159章 否(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