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幾天,我去參加一場考試。那一門考試是有一個分數要求的,達到某個分數線之後,才能去進一步的申請其他的相關的東西,當時在臨考前的那天晚上,我在手機的備忘錄裏打下了一段文字,立下了一個flag,如果本次考試一次過了,我就寫一本關於考神文昌帝君的小說。

考試前一天的複習,包括考試當天上午的複習,我都非常清醒,考試過程中,因為我之前提前練了挺長時間的提速做題,所以考試的時候也大概隻花了考試一半左右的時間,就已經完成全部答題,因為確實手下有數,哪些答案確定,哪幾個不確定的,所以大致的根據自己對題目的掌握程度,大概估分,感覺上應該是可以過掉的,我想這也跟前期的努力複習是分不開的,也沒有多去想什麼其他的亂七八糟的。

但是就在考完的第二天,回到家的時候第二天醒來,一整個,就是感覺頭重腳輕的,我想著是不是考試期間休息不太規律,再加上回家時候反複轉車,所以導致的,就沒太在意。

於是我又盡可能的去用一些時間,用來補覺。但是還是沒有用,依舊頭重腳輕的。大概過去兩三天。我感覺到這樣不太行,於是考慮要不要去醫院看一下,就這樣東想西想的,然後想到了我沒更新的小說。

那天下午我想著還有其他的小說沒更,然後就去我平時羅列大綱的那個軟件裏去,順便去寫了一下那個關於考神的這本小說的大綱,大致寫了一大半左右,當時天已經很晚了,所以我就先休息了。

再到隔天醒來的時候,我發現頭重腳輕的症狀好像消失了大半。意識到這可能跟我的某些行為之間相互間有關聯的地方,有一種要敬畏神明的感覺,在我的心裏反複在印證著什麼。

於是,這本小說開始慢慢在我手中成型。

大綱寫起來很快,但是內容上的填充,可能時間線會拉的比較長一些,還有其他在持續更新中的書的內容,還在慢慢填充。

想起小時候奶奶祭祖的時候跪拜祖先,嘴裏念念叨叨向已故的先人訴說著我們所生活經曆的事情,述說著我們的近況,祈願先人保佑。

鄉村小路邊上偶爾還能看見幾座土地廟,其他的神仙廟宇似乎都到了很遠的地方,很難去想起來,周圍還供奉著哪座神明。

記得之前網絡上有這樣一段話,中國不信無用之神,我們的神明都是有他的信仰所在,有它的實際意義與價值。有些神明是傳說中的神明,有些是有大功績的人,在死後,人們為他們立生祠,供奉香火,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明。

中國的神明,自有他們的道。

他們不單單是空坐高台的神明,他們是上管理蒼天,下救贖生靈的神明。

我不信佛教,並不是出於貶低亦或者其他什麼,隻是因為我無法認同佛教的一些所謂的冠冕堂皇的觀點,就像所謂的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我隻覺得很諷刺,像是個笑話。

如果善惡不是終有報,放下屠刀就可以前程盡忘,除了大奸大惡的人,誰人敢信他?

不可否認的是,佛教在本土境內的傳教有受文化傳統以及地域因素等影響的熏陶,已不同於以往那些古舊的模板那樣,不論是非,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刻板印象已經生成了,很難去扭轉就個人而言看待這個宗教的眼光。

我信因果,或者說我大概可能是道教的信徒,大道無形,大道亦有情。

昔年道士下山,救苦救難,救國救民,後來有些道觀直接失了傳承,我想,這是屬於我們的教派,看到有道教學院招生的宣傳,我想的是,真好,傳承沒有斷,最適合我們的本土宗教還在,希望,信仰,盼頭,都還有,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