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曾祖父擔心把三郎留在府裏啟蒙的話,讓皇上逮到借口把六皇子也留在府中,於是,利用和院長的交情,硬是把三郎也塞進百川書院讀書。
可憐,三郎不過三歲多,就被提前送進書院,成為整個書院最小的學生。
薑蓁蓁和四郎就幸運很多,一直在府裏啟蒙,直到如今五歲了,家裏才開始考慮是不是要把孩子送到書院,以便孩子們能在書院交到合得來的朋友。
當然,對於四郎,家裏人其實沒什麼糾結的,毫無疑問,肯定是和三個哥哥一樣要送到書院去上學。
隻是在薑蓁蓁要不要去書院的問題上,家人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分歧。
以薑老夫人為首等女眷,皆覺得應把薑蓁蓁留在府中,請夫子來府裏教學。
一是覺得曾孫女反正不考取功名,沒必要那麼辛苦每天早早的起來,坐馬車去書院上學。
二是心裏實在舍不得寶貝曾孫女,畢竟曾孫們都去書院了,再把曾孫女送去,那府裏一個小輩都沒有,那豈不是非常冷清。再者薑老夫人婆媳一直認為自家寶貝蓁蓁聰明絕頂,合該給聘請名師來府上單獨授課,免得去學院還要遷就同窗的進程,那才是被耽誤。
而薑太傅這些男性長輩,包括大郎幾個做哥哥的,則都希望薑蓁蓁去招收女子的百川書院上學。理由是一個人在府裏讀書太孤獨,去書院的話,蓁蓁可以結交到談得來的好姐妹,且
能去百川書院上學的非富即貴,蓁蓁能交好一二小姐妹是好事。
兩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且理由都很充分,最後還是大郎出聲,說既是事關妞寶,應該讓妞寶自己拿主意才是。
大郎如今已經十二歲,長成一個小小的少年郎,和大多文官家裏孩子的文弱不同,因遵循外祖一家晨練的習慣,更不要說如今外祖母已原諒了曾外祖,重新和娘家走動。
蘇老國公對幾個曾外孫可是喜愛得緊,每次大郎幾兄弟休沐,都把人接到府裏傳授一番。
因此,大郎幾兄弟武功日益精深不說,身子也非常健朗結實。
薑太傅對幾個曾孫比對薑平安還看中,尤其是大郎,已然把他當成府裏的繼承人教導,所以,大郎在家裏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聽他這麼一說,全家人都看向薑蓁蓁。
正沒心沒肺的嗑著瓜子,津津有味的看家人為自己上學一事,各抒己見的薑蓁蓁,忽然被這麼多雙眼睛注視。
縱然臉皮不薄,也免不了有些尷尬,羞澀的抿嘴一笑道:“蓁蓁想去書院上學。”
於是關於薑蓁蓁上學一事的爭論,因她自己也認同去百川書院,終於落下帷幕。
因為薑蓁蓁和四郎要去百川書院進學,幾個哥哥免不了要給弟弟妹妹介紹一下百川書院。
說起這個百川書院,也是頗有來曆,是本朝開國皇帝雍高祖最寵愛的女兒長平公主投資所建。
據說雍高祖因為寵愛
長平公主,覺得世間最優秀的兒郎才配得上自家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