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虞後退的三千裏疆域,設立北地十六國,屬於我大虞屬國。而古蠻國後撤的三千裏疆域,設立北蠻,冊封大汗!”

“這就是北地十六國的來曆,十六國之中,每一國大虞會派遣三人過來駐守,幫助屬國抵禦北蠻。其中一佛一道,乃是隸屬於朝廷的佛道宗門,並非是朝廷直係人員。”

“而老朽,則是來自於雲鹿書院,乃是大虞朝廷正統出身!”

說道這裏,李修文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自傲之色,沒錯,從大虞來的三人之中,他的修為是最弱的一個,但論起在大虞之中的地位,卻是他最高!

正因為如此,一佛一道需要隱世,隻能在深山之中建觀立廟,抵禦北蠻,而他可以在都城之中建立書院,傳授弟子。

楚江神色微變,這個世界的格局,自己總算是有些了解了,四方勢力,最強大的中州大虞,唯一一位一品高手!

大虞和古蠻國為了休戰,能各自退後三千裏,這六千裏地盤,對於兩個頂尖勢力來說,僅僅是一條緩衝帶,那這兩方大勢力的疆域又有多麼遼闊。

比大虞弱的古蠻國,尚且都有數十位二品武者,作為最強勢力的大虞,其中的二品高手定然也不在少數,二品高手尚且如此,三品高手那就更不用說了,數量定然更多。

楚江如今麾下最強的兩人,也才是真罡境大宗師,尚且是武道五品高手,靠著一身強橫的資質,越級而戰擁有混元境的戰力,但也就僅此而已。

隻要大虞過來一位天人境武者,就能輕鬆摧毀楚江麾下的所有勢力。

大虞能派遣出三十二位混元境後期的高手,楚江就知道大虞的勢力很強,心中雖然已經有了預料,但知道了具體情況,楚江心中依舊被其驚到了。

修煉之道,一層一層向上,察覺越來越大,到了高品武者,每一個大境界之間的差距極為驚人,大虞有一品高手在,便已經有了傲視天下的資本。

這般多的高手,對大虞來說,覆滅北地十六國,完全是易如反掌!

看見楚江臉上的震驚之色,李修文臉上的自豪之色更甚,頓了頓接著開口道:“這就是北地十六國以及我大虞的情況,陛下要明白,北地十六國,是大虞的屬國,陛下,也是大虞的臣子!”

楚江沒有微微一皺,開口問道:“既如此,我覆滅了大燕,豈不是需要向大虞呈遞奏折?”

李修文臉上露出一絲嘲弄之色道:“陛下想多了,大虞之強盛,遠超陛下的想象,在大虞之中,隻有高品武者才有資格向虞皇陛下呈遞奏折,若是連覆滅一個北地十六國之一這樣的小事都需要向虞皇陛下呈遞奏折,那虞皇陛下豈不是天天瑣事纏身?”

“別說是陛下了,就連我們三人也無法向虞皇陛下呈遞奏折,甚至整個北地,十六位皇帝,外加坐鎮於此四十八位虞國之人,沒有一人有資格向虞皇陛下呈遞奏折。”

“若是陛下能統一北地十六國,倒是有幾分機會可以向虞皇陛下呈遞奏折,不過也僅僅是幾分機會罷了,即使是統一了北地,在大虞境內,也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二流勢力罷了,有沒有機會還要看虞皇陛下的心情!”

“統一北地十六國,虞皇沒有禁止北地諸國相互攻伐?”楚江目光一動,抓住了李修文話中的關鍵。

“陛下從未去過大虞,有此一問倒也說的過去,若是陛下有機會去大虞看一看,就不會問出如此問題了。大虞的麵積,是北地千倍,天下百姓何其之多,大虞境內的事情都管理不玩,虞皇陛下哪來的時間去管理一個小小北地。”

“虞皇陛下從未想過管理北地之事,虞皇關於北地之事,隻說過兩句話,這兩句話,也就是我所說的虞皇禁令,除了這兩條禁令之外,任何事情都可以做!”

“哪兩條禁令?”

“一、北地之中不得出現高品武者!”

“二、大虞之人不得幹預北地屬國之事!”

“此兩條,是為虞皇禁令,除這兩件事之外,餘下之事,皆不在大虞的管理範圍之內,若是陛下有實力,自然可以去攻伐別國,北地十六國,可不是一開始就是十六國!”

“這兩條禁令,皆是對我大虞之人定下的,是為了防止大虞之中好戰之人進入北地,激化和北蠻的矛盾,造成進一步大戰,甚至是引發高品武者大戰,對你們北地之人,此令沒有任何的約束!”

“老朽今日將這些事情全部告訴陛下,一是讓陛下知曉自己的身份,是大虞的臣子,二是讓陛下放心,不會有大虞的武者出現在北地之中,參與北地之事!”

“大虞如何監管此事,如何確保沒有人鋌而走險,不顧禁令進入北地,或者是參與北地之事?”楚江眼神一動,再次開口道。

對此,楚江心中也有所猜測,最近大燕劇變,無論是天地觀,還是金剛寺,亦或者是眼前的李修文,都沒有參與進來,就連那九州正氣長河大陣都是大燕自己的人使用的。

能讓這些勢力不敢有絲毫越雷池的地方,想來應該是以國運這種玄之又玄的力量監管,不過事關楚江日後的計劃,這事還是問清楚的好。

“此事陛下不必擔心,我大虞有社稷神器觀天鏡,以國運為基,可觀測大虞境內以及所有屬國之事,隻要是在大虞以及其屬國境內,違反虞皇之令,皆會被觀天鏡記錄。”

“北地和大虞之事,還有虞皇禁令,想來陛下也知道了,書院給老朽的職責也算是完成了,老朽就此告辭!”

說罷,也不等楚江回話,直接轉身離去。現如今,這位涼山王也知道了大虞的情況,該如何做,那就是這位涼山王的事情了,有著大虞做靠山,他在這大燕就是如同欽差大臣一般的人物,沒人能奈何得了他,即使這位涼山王也不敢動他!

李修文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有聖旨到來,請其出山擔任三公之一的重臣,執掌新朝學政!

李修文離開之後,陳宮上前一步,對著楚江躬身一禮道:“陛下,按照李修文所言,大虞和古蠻國,實力遠勝於我,但此為遠慮,並非近憂,至少,在我們統一北地十六國之前,不會和這兩個龐然大物對上。”

楚江點了點頭道:“不錯,北地在虞皇眼中,完全就是一個落魄小地方,完全不起眼,隻要北蠻沒有南下,不,恐怕北蠻大舉南下也不會引起什麼大的注意。隻要古蠻國沒有異動的情況下,大虞不會關注這裏,而且也不會有高品武者來此,正是我們發展的機會。”

“而北地之中的三十二個混元鏡武者,十六個明心鏡儒生,也無法幹預北地內政,對我們也沒有什麼影響,而且在北蠻南下之時,平白添了一股助力!”

“等陛下一統十六國,到時候恐怕也有了抵抗大虞的實力了!”一旁的金輪法王也隨之開口道。

楚江點了點頭,“大虞和古蠻國距離我們太遠了,目前對我們也沒有威脅,多想無益,還是先將目光放在北地十六國。傳旨下去,加緊籌備祭天大典,三日之後,祭天開國!”

“是!”

(本章完)

------------

第二百二十六章:立國大夏!定都長安!建元神武!

時間緩緩流逝,在燕山城城郊,一座九丈五尺的高台在兩日時間之內建成,在張沁的操持之下,三日時間,祭天開國的所有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第三日一早,金色太陽初升,萬道金光灑落天地。

楚江身穿一身玄黑色龍袍,其上繡著一條霸道的黑龍,頭戴帝冠,其上有十二旒垂落,腰懸點將台賜予的極品名器長劍,渾身上下透著一股霸道與威嚴!

隨著朝陽初升,楚江跨步上前,一步步向著高台之上走起,九丈五尺高台,一共九十五個台階,象征著九五至尊!

而在高台之下,則是金輪法王,楊業、孫思邈、陳宮、張沁,還有一眾提拔任用的官員,眾人之後,則是五千雁門甲士,還有兩萬右武衛,五萬駐守京城的定南軍!

七萬五千大軍位於祭壇之下,將整個祭壇包圍在中間,所有甲士盡皆披堅執銳,強橫的軍威席卷長空,無盡的旌旗獵獵作響!

來到高台之上,祭天台上放著一尊長寬高個一丈的青銅巨鼎,象征著定鼎天下!

楚江拿起桌案上的金碗,雙手舉起,目視蒼天,肅聲道:

“唯臣,上承天道,下順臣民,戡定南北梟雄,執掌萬裏江山,於十月十八日設祭於長安城外,昭告天地皇衹,立國大夏,建元神武!”

緊接著,楚江將手中的美酒灑在了地麵之上。

隨著楚江話音落下,祭壇周圍所有官員將士盡皆跪拜,山呼道:“叩見陛下,吾皇聖壽無疆!”

“諸將士平身!”

“謝陛下!”

隨著開國大典結束,朝廷當即下發文書,通知治下十二州所有郡縣,整個大燕十二州,凡是可以成為城的地方,兩日之內,必會貼上皇榜,將開國之事廣而告之!

與此同時,京城之中無數衙役走街串巷,鳴鑼開道,將開國之事告知於城中百姓。還有衙役下鄉,將消息傳到每一個村落之中。

結束了開國大典,楚江當即帶著文武官員回到了皇宮之中,對於這次祭天,楚江完全不在意,完全就是走個過場。

此方世界之中確實存在天地,或者說任何一方世界之中都有天道之力存在,但問題是沒有國運為基,外加高品修士在,根本無法引動天道。

換言之,楚江這次祭天,完全就是一場表演,為了安撫下麵的百姓,安撫朝臣的心,正式確立楚江的通知地位。

等日後楚江想要晉級運朝的時候,那可就正式多了,至少那象征著定鼎天下的大鼎不會用大燕國庫裏麵的充數。

皇宮大殿!

楚江高坐於龍椅之上,下麵一眾文武大臣分列兩邊,不過大夏剛剛開國,朝廷官員有限,目前大殿之上總共隻有四十多人,整個大殿顯得極為空曠。

而且大殿上的這些人,要是按照官職,本是沒有資格上朝的,要是嚴格上朝資格的話,此時大殿之上能剩下的恐怕不到十個人。

大燕之中真正的重臣大員,目前還關在大牢裏,不出意外的話,日後也不會有機會上朝了。

掃了一眼下麵稀稀拉拉的幾個人,楚江臉上沒有絲毫變化,人少就少,畢竟才剛開國,等過段時間,自然會慢慢補齊的,而且楚江要的都是精銳,擁有大才的人傑,一般人給他高位就是浪費!

“我大夏朝剛剛開國,朝政尚且不安穩,各部官員也未曾湊齊,正處於百廢待興之際,朕也就不多說什麼無用的話,最近還請諸位臣工上下齊心,興盛我大夏!”

“臣等必將殫精竭慮,以報陛下隆恩!”朝堂上的一眾官員當即行禮道。

楚江點了點頭,“此次朝會,朕就說四件事。”

“一,改燕山城為長安城,日後為我大夏都城!”

“二,取消大燕的丞相製度,取締中書、尚書、門下三省,原六部保留,但六部之中的職位需要調整,六部之中每部設立尚書一名,為正二品官職,下設左右侍郎,正三品官職。此三人為堂官,主管所屬部門大小諸事,有權上朝議事!”

“三位堂官之下,每部設立郎中四位,皆為從四品官職,分管六部職司,郎中之下設立員外郎,為正六品官職,員外郎之下,設立七品主事,八品令史,九品書令史數名,具體數量根據各部事務詳細設定!”

“於六部之上,設立文華閣,又名內閣,閣中設立首輔一職,正一品官職,次輔一名,從一品官職,大學士數名,從一品官職,學士數名,二品官職。”

“文華閣集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職權於一身,總領六部,總理朝政,執掌天下政務。天下大小政事,皆需報於內閣處理,若是尋常小事,內閣可自行處理,若有大事發生,內閣大學士需進行披紅,寫明看法和處理方法,再奏報於朕。”

“另於內閣之中設立舍人一職,正八品官職,輔助閣中學士、大學生處理朝政,管理卷宗奏報,擬寫奏折等事物。”

“文華閣舍人,居於宮城之中,一旦入選,永不可出閣,及冠之後,擇宮女相嫁,此生不得出宮城,不得與外人接觸!”

“令於六部之外,設立禦史台,其中設立禦史大夫一名,正二品官職,總管禦史台,禦史中丞兩位,正三品官職,此三人為堂官,有權參與朝會,麵聖奏事!”

“其下設立禦史一職,負責稽查百官,無論文武官員,亦或者勳貴宗室皆在其監察範圍之內,有聞風上奏之勸!禦史分兩級,一為正五品,一為正八品,兩個級別的禦史職責皆一樣。”

“令於六部之外設立大理寺,專司司法、立法之事,負責修訂我大夏律法,若有冤假錯案,疑案懸案,則有大理寺出麵審理。其中設立大理寺卿一位,正二品官職,總管大理寺一切事務。”

“大理少卿兩位,一分管司法,一分管立法,皆為正三品官職,其下設立五品寺丞數位,七品司正數位,九品主簿數位。”

“令改大燕史館為太史府,改大燕皇家樂府為太樂府,改太醫院為太醫府,合稱為三府,其中主官分別為太史令,太樂令,太醫令,此三人皆為正三品官職。”

“太史府之中設立史官一職,負責編撰我大夏史書,史官分二等,一為五品,二位八品,兩階官員職責相同,入太史府之人,能力弱、功勞寡者為八品,能力強功勞眾者為五品。”

“太樂府之中設伶官一職,負責編排雅樂,譜寫戰歌,訓練舞姬,用於祭司、國宴、國之大慶等重要場合,伶官分兩等,一為五品,二位八品,劃分方式和太史府史官一樣。”

“但想入太樂府成為伶官之人,必須是樂道入門之人,引文氣入體之人,修為不到儒生境,不得授予五品官職,太史府也要遵從此例。”

“太醫府之中設立禦醫一職,負責治療疾病,煉製丹藥,禦醫分為四品和六品兩等,禦醫之下設立醫官一職,分為兩等,一位七品,二為九品,隻要負責煉製丹藥,配置藥材等。”

“改大燕護國府為供奉殿,供奉殿中設立殿主一名,副殿主一名,供奉數名,其中殿主為正一品,副殿主為從一品,供奉為正二品!”

“於供奉殿之下,設立龍虎堂,堂中設立堂主一人,由供奉殿供奉擔任,其下設立龍虎二衛,龍衛為正三品,虎衛為正五品。”

頓了頓,楚江麵無表情的掃過朝堂,威嚴的說道:“供奉殿和龍虎堂,不看功績,不評資曆,不論身份,隻認修為!”

“通玄境為虎衛,元罡境、真罡境為龍衛,混元境可入供奉殿成為供奉,此修為不固定,日後會根據我大夏的發展進行調整。”

“另設立戰神殿一職,用於收攏軍中高手,戰神殿中設立戰神一職,為正一品高手,戰神之下設立天罡將、地煞將兩職,天罡將為正二品武將,地煞將為正四品武將,所有武將,隻要修為足夠,皆可擔任此職。”

“此一職等同於供奉殿,龍虎堂,隻看修為,不論其他。若是武將實力強橫,且有領兵之能,可再次受封武將!”

楚江的意思很明確,天罡將和地煞將,就是一個虛職,隻要修為足夠,就能成為,完全不影響武將本身在軍隊之中的實職,兩職分立,為的就是給軍中一大批隻有實力但並不適應統兵的武將一個合適的位置。

這樣的人軍中很多,不說別的,李元霸就是其中的翹楚。

而且幾乎每一軍都有這樣的人,畢竟軍隊數量一定,官職數量也就定了,等日後修為提上來卻也沒有多少位置了,有個虛職單著,也不算是太過埋沒他們的才能!

“另於文華閣之外,設立文淵閣,閣中設立文淵閣大學士一職,為從一品官職,文淵閣學士一職位,為正二品官職,在文淵閣諸多大學士之中,設立文公一職,統領文淵閣,為文淵閣諸多大學士之首,為正一品官職!”

“文淵閣下,設立翰林院,院中設立翰林學士以及翰林兩職,翰林學士為正三品,翰林為正五品。”

“文淵閣同供奉殿,翰林院同龍虎堂,不看功績,不評資曆,不論身份,隻認修為!若是無心權力俗務,心向大道,隻要修為足夠,修武者可入供奉殿、龍虎堂,修文者可入文淵閣、翰林院!”

“書生鏡巔峰,距離儒生隻差一步之遙者可為翰林,修身鏡、明心境儒生可為翰林院學士,浩然境儒生,可為文淵閣學士!”

(本章完)

------------

第二百二十七章:論功行賞!

“同時,設立太師、太傅、太保三公,為百官之首,三人皆為正一品官職!”

“另外,取締鎮武司,加強地方府衙力量,皂、快、壯三班衙役全麵加強,所有衙役必須是武者修為才行,各縣捕頭必須由先天武者擔任,各郡捕頭必須由通玄鏡武者擔任,各州捕頭,由元罡境宗師擔任!”

楚江一口氣將對朝政體係的改革說了個八九不離十,這個體係,就是楚江之前和陳宮張沁兩人商量了兩月才商量出來的結果。

除了有關燕山書院的學政體係以及軍隊體係之外,其餘的所有朝廷基本政務機構已經全部有了安排,論起完善程度,甚至還在大燕的體係之上。

其實論起真正有用的管理機構,也就內閣、六部、禦史台和大理寺,再加上太史、太樂、太醫三府,剩下的都是供養頂端戰力的機構。

戰神殿是軍中高手聚集地,供奉殿是除了武將之外的武道高手聚集地,文淵閣則是文道強者聚集地,以上三個機構是大夏最頂尖強者聚集的地方。

而戰神殿下麵的天罡、地煞二將,供奉殿下麵的龍虎堂,文淵閣下麵的翰林院,則是為了那些一流高手設立的地方。

但是毫無疑問,無論是這幾個機構裏麵的哪一個,都不是好進的,最弱最弱也需要武道通玄境,文道書生境巔峰才可以進入其中接受大夏朝廷的供養。

“三,建立勳貴體係,明確封賞製度,冊封有功之臣!”

“我大夏官員共有九品十八級,勳貴也與此同級,共分十八級,從低到高,共分八等十八級!”

“第八級為勳爵,勳爵分三等,三等勳爵為從九品,一等勳爵為從八品。第七級為男爵,亦分三等,一等男爵為正七品。第六級為子爵,分三等,一等子爵為從五品。第五級為伯爵,分三等,一等伯爵為正四品!”

楚江停頓片刻,環顧大殿之上的臣子一圈,再次開口道:“第四級為侯爵,侯爵分四等,三等侯爵從三品,二等侯爵正三品,一等侯爵從二品,一等侯爵之上,為列侯,為正二品!”

“列侯之上,是為國公,國公隻有一等,為從一品。國公之上,是為王爵,亦隻有一等,為正一品!”

“我大夏不同於大燕,沒有異性不得封王的說法,隻要諸位立下的功勞足夠,封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