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軒朝四年五月十八日,當今皇上軒君錦最寵愛的溫貴妃析氏因生育九皇子而難產病逝;帝心甚痛,下令全國為貴妃服喪;並親自輟朝七日為貴妃服喪,為表哀思特追封貴妃析氏為“溫獻皇後”;為避免皇上傷心,皇上下令宮裏有關溫獻皇後一切都被封存;宮裏嬪妃,宮人卻不能提及有關溫獻皇後一切。

此追封一事一出頓時引起後宮與前朝一陣波動,尤其是言官禦史們更是坐不住;紛紛上書請求皇上收回成命,自大軒朝建立以來從未有過兩位皇後的存在;而皇上的後宮已然有皇後宋氏,倘若再追封貴妃為皇後實乃不合規矩!

麵對言官禦史們的諫議,皇上坐視不理;毅然決然追封死去的溫貴妃析氏為“溫獻皇後”,就連宮裏的兩位太後對於此事也無能為力。

一時之間,皇後宋氏成為一個笑柄;變成嬪妃們茶餘飯後討論的笑話!

自從溫獻皇後病逝之後,皇上已無心於後宮;沉浸在溫獻皇後死去的痛中,惹的後宮嬪妃哀聲四起!

“皇上已經有十天半個月沒來後宮一次,倘若要是被兩位太後知道;豈不是要怪罪我們這些做嬪妃的,不好好伺候皇上?”身著淺藍色宮裝的嬪妃抱怨說著。

接著便有嬪妃接了話說“是啊,貞貴嬪姐姐說的是;皇後娘娘可要好好的勸一勸皇上才是,畢竟這人死不能複生!皇上一直沉浸在溫獻皇後之死的傷痛之中,若是龍體有什麼閃失,豈不都是咱們的過失?”

“本宮何嚐不是這樣想的,隻是本宮這幾日每每去體儀殿請安;皇上總是不讓本宮進去,本宮也是無可奈何啊!”端坐於主位之上的皇後宋氏無奈的說著,繼而又聽皇後下首身著紫色宮裝的嬪妃李惠妃道

“誰叫溫獻皇後是皇上心尖上的人呢?死了都叫皇上念念不忘,自本朝開國以來可從未有過兩位皇後;如今倒是打破了規矩,破天荒的出了兩位皇後;雖說是死後追封,可也不至於放著皇後娘娘您的麵子不顧啊!就連臣妾都為娘娘您感到不值!”說著,李惠妃的嘴角輕輕滑過一絲諷刺的笑意。

宋皇後鳳目輕輕看了一眼李惠妃,她柔柔的說“規矩是老祖宗定的,老祖宗是誰?是天子,天子就是皇上;皇上就是老祖宗,追封析氏為溫獻皇後以表哀思;是皇上顧念舊情,這隻是做給活人看的;死人又怎麼會知道呢?本宮貴為皇後,一國之母;不是市井婦人,隻會在閑暇之時談論口舌是非!”

宋清和柔柔的話語聽起來並沒有多說什麼,實則她已經明白宮裏的嬪妃們在背地裏看自己的笑話;也是借此來警告她們不要在背地裏討論口舌是非。

李惠妃是個明白人,她已經知道宋清和言語當中的用意;她微微一笑說

“皇後娘娘說的是,到底是哪些眼皮子淺的人不懂規矩;整日裏在宮裏碎言碎語的亂嚼舌根!來日裏可要好好的整肅後宮的綱紀才是!不過話說回來,皇上登基之後的第一次選秀眼看將至,皇上若是再沉浸於溫獻皇後的死;耽誤了選秀那可怎麼是好?不如還請皇後娘娘回了兩位太後,看看如何打算才是?”

“惠妃妹妹說的是,相信兩位太後比你我更著急;妹妹又何須如此操心呢?若是選秀當中選得幾位可心人侍奉在皇上身邊,也好讓皇上忘了溫獻皇後的死也是好的!”宋清和淡淡的一笑說著。

“皇後娘娘說的是,是臣妾太過操心;臣妾也是為了皇上好,皇上的龍體有什麼閃失都是咱們擔當不起的!臣妾自然也是希望選秀能選的幾位可心人,好好的服侍皇上;這樣臣妾才能安心!這時候也不早了,臣妾也不多打擾皇後娘娘;便先行告退!”說著,李惠妃便起身行禮;隨後離去。

眾人見李惠妃行禮離去,也跟著起身行禮隨李惠妃一同離去。

待眾妃走後,伺候在宋清和身邊的宮女寒芝才道

“這些個嬪妃也是,竟然拿娘娘您當作笑話看;依奴婢看定要好好的糾察出幕後始作俑者;好好的懲治一番,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