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放血(1 / 2)

官道上,秋風瑟瑟,落葉無邊,似血殘陽斜斜籠罩,路上落葉沙沙作響,一條由無數難民組成的長龍,沐浴在金色的餘暉中,沿著官道自東向西緩緩而行。

走在隊伍最前麵的,是一個年紀大約十七八歲的瘦黑少年。

這少年,正是被派來主持農事的官員,徐邈。

邴原、徐庶等人走馬上任之後,夙夜在公,操勞不息,東萊、北海日漸安定。

孔融在任時,為了籌集糧餉,陰謀陽謀雙管合力,幾乎消滅了兩地所有的豪強世族,甚至連富甲一方的大戶也被清除殆盡,這些豪門所霸占的耕地也因此被閑置,成為了荒地。

徐庶等人將這些荒地一一盤點後,直接劃在了趙雲的名下,當這個巨大的數目出現在趙雲眼前時,他驚訝得發現,自己瞬間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地主,而且是軍事地主。

但很快,他就感到了巨大的困擾,手中有這麼多良田,就是讓他種他也種不完啊!

關鍵時刻,還是趙雲的新師弟,徐邈,出了個主意。

徐邈建議,大肆招募流民,然後把土地承包出去,暫時由官府提供種子、農具、耕牛,那些承包的人隻需要好好種地,等到來年收獲的時候,上繳一部分糧食,作為田租。

當然,田租是交給地主的,除此之外,還要上繳一部分賦稅。

如果表現得好,連續承包數年之後,就可以得到自己的田地,到時候,就不必再繳納田租,隻需要上繳賦稅就行了。

當然,如果偷奸耍滑不好好幹,膽敢偷稅漏租毀壞農具的話,那後果就很嚴重了,輕則籍沒為奴,重則人頭落地。

對於趙雲提出的問題,比如農具、耕牛等從何而來等等,徐邈很快便給出了可取的對策,一部分由官府府庫支出,所不足的部分,則是要從民間征集農具、耕牛等物資,然後統一調度供給,而作為補償,對於提供物資的農戶,官府在收取賦稅時適當降低其稅率。

此外,徐邈還提出了因地製宜,興建新村的建議,讓那些臨近的承包戶們組建新的村落,由官府予以幫助,建房搭舍,安家立業,以期將那些四處流竄的流民慢慢地轉化為在本地定居的農戶。

這樣做,不僅僅有利於防止有更多的流民反賊出現,更有利於增加本地人口,增加財政收入。

屯田!趙雲很快就明白過來了,這種做法,跟曆史上的屯田極為相似,但相比之下,效果卻會更好。

可以說,這是一件大好事,百利而無一害。

趙雲在與徐邈長談了一番之後,對他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這個人,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務實、能幹。

雖然他才剛滿十八歲,但毫無疑問,對於眼下正缺農業人才的趙雲來說,他的能力正是趙雲所需要的。

更何況,這徐邈居然還提出要搞一個什麼試驗田,把人的糞便施用給莊稼,以此來提高產量。

據徐邈所說,他小時候曾在自家的地裏試驗過,效果非常好。

趙雲靈機一動,順便補充了一個公共廁所的提議,然後大筆一揮,給了徐邈一個典農令的官職,專門負責治內的屯田事宜,還給了他一道手令,在必要的時候,允許他就地調動軍隊來維持秩序。

徐邈雖然年輕,但做起事來卻毫不含糊,不但親自協調農具等物資,還親臨分田、建村現場,甚至和應募而來的流民們吃住都在一起。

剛安頓完一批,就馬不停蹄地去安頓下一批……

進入十月,治下各地的屯田,開展的是如火如荼,喜報也隨之接連不斷地送到趙雲的手中,令他直感應接不暇。

趙雲已經不在黃縣了!

手下的人,就連大哥越兮、黑小弟太史慈都各有各的任務,作為主公,趙雲也不願意閑著。

安頓好太史慈的老母親,並把端木蓉留在黃縣照看她,然後,趙雲就帶著五百騎兵向南巡視,最後幹脆在東牟縣附近,靠近大海的地方駐紮了下來。

帥帳中,趙雲端然寂坐,閉目養神。

良久,他睜開眼睛,將案上的捷報、喜報逐個拆開,認真閱覽了一遍,對於治下各地的情況,有了很清楚的認知。

經過幾天的磨合,徐庶和管亥的配合,也有了默契,兩個人相處得不錯,太史慈也撫平了東萊十三縣,難民也都被安頓了下來,屯田之事也在進行之中,可以說大局已定。

倒是北海國那邊,邴原正和馬燚、越兮商議,要將治所遷回劇縣。

趙雲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心中升起了一絲疑惑,劇縣,劇縣?

他打開地圖仔細查找了一會兒,這才發現,原來劇縣居然在北海國最西側,靠近齊國和樂安國,這兩個地方,都是黃巾泛濫之地,邴原現在遷過去,會不會太早了點兒?

眼角的餘光掃過信尾,十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