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羲和,一個忘了喝孟婆湯的天策軍娘。上一秒剛死在戰場上,下一秒就變成了簡文帝司馬昱的小女兒司馬羲和。
司馬昱晚年得此幼女還未出生時便關注非常,將將臨盆時又被相士批命“此子可安天下”,所以雖是女兒卻也要司馬昱疼愛至極。
羲和的母親李陵容是司馬昱後宮第一人,她的長相並不似史書中所說的那樣黑醜無鹽反而是個高挑美豔的美人。
籍貫不詳宮女出身,因被相麵人批命:“當能生育兩個富貴男孩,其中一個最終能興盛晉室。”才得寵生下了羲和的長兄司馬曜,二兄司馬道子,三姐鄱陽長公主,被封為貴嬪,又幾年憑借心機手段封為皇後。
羲和出生時李皇後後位穩固,兄長姐姐們作為太子、王爺和公主都十分得寵在前朝也很有話語權。於是作為老來子又被批命“可安天下”的羲和是被幾人寵著長大的。
出生第三年,父親司馬昱去世,長兄司馬曜上位,母親李皇後變成了李太後。
羲和雖然對晉代曆史不算熟悉但也知道一些大事,比如再過十來年就有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五十一年後自家的江山就要被一個叫劉裕的人拿下開啟南北朝時期。
於是,尚在繈褓中的羲和決定抓兵權,保司馬!
於是,不到八歲的羲和對自家母親大人和哥哥大人、姐姐大人使出了撒嬌大法後收五十個天資不錯小少年當徒弟,建立了天策府。
過了四年,羲和從原本五十人中挑出了最拔尖的四人起名,隨李姓分別為風火林山。風火二人為她的隨使,林山二人則為天策府的教頭。餘下的人則按所長編為天殺、天槍、天弓、天盾四營。天策府軍漸有雛形。
太元八年,淝水決戰始,羲和向兄長司馬曜請纓,將天策府的五十人打散安插至參戰的大軍中,無一傷亡得勝歸來,一戰成名。至此,天策軍顯露在了眾人眼前。
平陽公主也出現在了眾人眼中。
不過作為別人以為“表麵”平陽公主,“實際上”皇帝自己的私兵,天策軍並沒有給太多封賞,司馬曜隻按功賞了幾人,封了四位營長之外就沒有更多了畢竟主力還是謝家。
索幸將士們在羲和“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唯有誌報國,不記己身之榮辱”的教導下也並不在意這些虛名。
天策府招兵秉三不招原則:愛身惜命者不招,誌在榮華者不招,心在廟堂者不招。唯有誌報國,不記己身之榮辱者,方可入天策軍。
每一個打算進天策府的人都會聽到一句話:選擇了天策府,就等於選擇了清貧與鐵血,你的一生可能從此會遠離繁華,唯一擁有的就是軍人的榮耀與報國的夢想,最終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隻有天策府小淩煙閣上的碑文中,會刻下你的姓名,府中的所有兄弟也會永遠記得你。
天策軍在精不在多,個個都是精忠報國的好男兒。
羲和十六歲那年天策軍已經擴至了數萬人,有五千精兵常駐建康,另外還有十萬餘人常駐邊境,紅衣玄甲,長槍駿馬已被百姓們熟知是天策軍的標誌。
天策軍每個人都將“盡誅宵小天策義,長槍獨守大晉魂”的宗旨和“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的八字箴言刻進了骨子裏融進了血液中。
出生便被批命“可安天下”的平陽公主司馬羲和也在天策軍的一場場勝仗中被人熟悉。
不過羲和還是不滿足於此,她想她遲早要回到“長河落日東都城,鐵馬戍邊將軍墳。”的東都洛陽,然後在此世再現前世大唐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