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予兒書(1 / 3)

自 序

2022年國慶,天氣晴朗,我在五寨。

天上沒有雲,街上沒有風,大街上熙熙攘攘,汽笛聲不絕於耳。各家商鋪的門頭上都橫插著五星紅旗,不知是怎樣的一種考慮。街上人很多,比肩接踵,都是出來采購的,也不全是為祖國慶生而高興,多半是兒女們放假回來了。

我買了蛋糕,做了很多菜。對祖國華誕,我沒有太多的激動,依然激動於今天是我兒的生日。他卻沒有回來,這已經是我沒有和他的家人給他一起過生日的第九個年頭了……

都說時間如流水,但在媽媽和孩子的生活長河裏,每一天都是把心髒置於體外的跳動。

孩子今天滿十五歲,九年前我跟他父親分開,感恩我的孩子在這九年裏對我的陪伴,因為有他,我起碼是不寂寞的。從懷裏酣睡的嬰兒到即將中考的少年,這塊從我身上掉下來的肉真真切切陪了我最艱難的歲月。我欣慰我有一個兒子,他是我在這世上存活過最好的證明。

我不愛熱鬧,也沒什麼朋友,唯一消遣時光的事情就是寫些文字,想給我的人生做點記錄,但苦於沒有一條叫做中心思想的主線,行文便不知道從何說起。

有一天,兒子的突然叛逆讓我瞬間無措,想不到那麼乖巧懂事的兒子會對我抱怨。我坐在夜色下,像被釘子釘在地上一般,滿心滿眼都是委屈。我對他的摯愛他怎麼不能理解,還要頂撞我呢。我幻想了一萬種此後他不聽話的結局,種種都是死路。

黎明的曙光再次照到我身上的時候,我安慰自己說,他長大了,他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了,已經不是我能禁錮得了,他已經長出了想要獨立飛翔的翅膀。

兒子的叛逆如漲潮般迅猛,讓人來不及躲避,我已經不敢跟他對話了,於是,我想著該用一些文字來和他交流。該說什麼呢?定是我這個過來人的一些經驗吧。

我的絮叨便是《予兒書》的雛形,可我沒敢發給我的兒子看,他太過叛逆,與他任何的交流都會激怒他,閉嘴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是有效果的,他又開始和我談心了,隻是學業成績已經差得一塌糊塗。我對孩子期望值的降低是揪心的,不過我也需要考慮我的問題,是不是我逼得太急了?如果他一直這樣呢?妥協不是最好的辦法,但不失為最好的心理安慰。即使未來他不能站在最高學府給我帶來榮耀,快快樂樂、坦坦蕩蕩地活著也該是我餘生最大的安慰。

這個世界發展太快了,才三十多歲的我已經覺得被科技甩了幾條街。科技讓情份都薄涼了許多,親情、友情、愛情都不是我記憶中那個年代的模樣了。我的經驗之談顯然已經不適合拿出來給孩子,就像秋天來了,我的母親每天都要安頓我穿上秋褲一樣,我也想安頓孩子穿上背心。我母親不理解她的孩子十月還用不著秋褲,同樣我也不理解我的孩子十月還不穿背心。

我們都是母親,我們無奈又無趣地參與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是歲月長河裏因血脈牽連而滾動的流水。在這長河裏我們這流水的源頭是什麼樣的?姥姥從哪裏來?姥爺從哪裏來?媽媽從哪裏來?以及孩子並不是很明白自己從哪裏來一樣,這就是我要告知孩子的《予兒書》。

兒子肯定是會有一天飛離媽媽身邊的,甚至會飛的更遠,而沒有媽媽的時候,媽媽寫下的東西是不是給他最大的溫暖。那麼,我就盡量把這溫暖給的厚實一些,送給我十五歲的兒子,也留給我自己。這是寫給孩子的囑咐,也是寫給我這個當母親的回憶。

1.我當媽媽了

2008年,國家發生了很多事情。在我們家裏,你姥娘生了一場很重的病,你出生了……、

你真是一個要人命的孩子,別的孩子臍帶都夠繞頸幾圈的,而我們母子僅僅靠一根不足二十公分的臍帶連著。也正因為如此,胎位不正,不入骨盆,住院整整三天了,你還卡在起跑線上。我無法形容我的苦痛,隻記得當初一直說:“讓我暈死過去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