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相比於李雯雯爸爸的各種情緒反複,李成祥和王秀要冷靜很多,畢竟兩人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了。

不過在現代見到李雯雯爸媽之後,王秀和李成祥都沒有著急再去現代。

一來是給李雯雯爸媽適應的時間,二來也是兩人其實是有些忙的。

何老太太病了,之前隻是腿腳不好,但是自己拄著拐杖,也能到處溜達溜達。

而且之前身邊沒什麼人,現在王正王誌都是何老太太的親戚。

王秀能看出來何老太太的身體都好了不少。

但正因為好了,有了力氣,老太太反而願意出門了。

謹遵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理論,每次吃完後就要去溜達一圈。

而這次就是溜達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小石塊上,一個不穩,摔了一跤。

摔出了問題,偏癱了。

現在隻有一半的身體能動,另一半已經不聽使喚了。

雖然自從摔了之後,老太太身邊照顧的人便沒有少過,但是精氣神消退了很多,整日看起來都是無精打采的。

王秀連著去了兩天,又從現代倒騰了不少補品給老太太。

老太太這些日子大部分時間都躺在床上。

終於是受不了了,強硬地要求自己坐起來。

其實隻坐起來,老太太還不甘心,還想拿著拐杖多走幾步,但是基本上都不成功。

光站起來這一項就足夠老太太費力氣了,根本不能走。

老太太來回折騰了很多天,一直到現在,雖然還在折騰,想要站起來走兩步,但是已經沒有之前的那種勁頭了。

王秀覺得老太太身上散發著認命的氣息。

每天就是坐在椅子上,聽著收音機。

雖然看著還不錯,但王秀卻越來越擔心。

老太太之前一直折騰,說明老太太還有心氣兒。

但是現在安靜下來,王秀總擔心老太太這口心氣兒散了。

畢竟老太太的年齡擺在那裏,要是真的心氣兒散了,剩下的日子就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因此王秀才會越來越擔心,經常過來。

看王秀這樣,老太太反而笑出來。

“別擔心,我好著呢。”老太太看出王秀心中的擔憂,反過來安慰王秀。

“你別想那麼多,放心一點。”老太太說這話的時候,有點笑眯眯的模樣。

“多活的都是賺來的,我自己還能想通,沒道理你想不通。”老太太的心態確實比王秀要好。

其實最初老太太發現自己不能動之後,根本不是這樣的態度,滿心滿眼都是憤恨。

老太太這一輩子雖然不缺錢,但是也著實過得辛苦。

父母,丈夫,兒子都接連離自己而去。

好不容易活到這個歲數,找到了自己已經失散的親人。

但是還沒有相聚多久,自己竟然成了這樣子。

老太太鑽進了牛角尖裏走不出來。

但是在看到王秀一趟又一趟過來的時候,老太太突然放鬆了。

其實能活這麼長時間,已經超過自己預料了。

況且自己中風,養一養說不定還有機會,完全沒有必要這麼緊張。

而且說實話,活了這麼多年,也足夠本了。

因此老太太的心態轉變很快。

對於自己可能會死亡這件事情逐漸變得坦然起來。

“來,這是給你的。”老太太將一張紙塞到王秀手中。

“現在不許看,等我讓你看得時候你再看。”老太太看王秀拿出來想要打開,及時出聲阻止。

“等以後看,等以後看。”

王秀看老太太的樣子,最終還是將紙條收了回去,滿足老太太的意思。

棗樹林一日比一日茂密,本來李家村的人和別的村裏相比較,就因為大棚菜的蔬菜,而變得比較富裕。

自耦從棗樹打開銷路,桃子也和工廠形成穩定的合作關係之後。

村子裏的變化更大了。

之前村子裏雖然已經通電了,但是真正舍得用電通電的人還是村裏的極少數。

但是新的一年開始,冬雪化凍之後,已經有不少人去村辦公室說起通電的事情。

大隊長粗略統計了一下,隻有極少數沒有通電了。

而且村裏的大棚菜和市裏的電纜廠有合作,通電買電纜有格外的優惠。

所以過了年之後,大隊長的臉一直都笑嗬嗬的。

除了這一點,王秀還注意到了另外一點。

村裏來來往往的媒婆更多了。

甚至說媒的地方也逐漸變遠。

之前公社裏的姑娘,不管有沒有工作都不願意嫁到農村來的。

但是今年,村裏有兩三家都去公社相看過。

王秀去縫紉室取衣服的時候,聽過眾人的討論。

以往這種事情想都不敢想,還是村裏又錢了。

村裏的工分越來越值錢,而且村裏很多東西都能自產,所以有不少城裏戶口但是生活困難的,願意過來李家村。

不說累不累,至少不用餓肚子,一年到頭,都有青菜吃。。

“我們村有這樣的日子多虧了你們夫妻,要不是你們,這樣的日子我們哪裏能過上。”

對於這種話,王秀自然是謙虛的。

但即便是這樣,王秀的名聲還是越傳越遠。

“省城裏有家報紙想要采訪你,你有什麼想法?”大隊長叫住準備從縫紉室離開的王秀,將一封信遞給王秀。

這封信是省城郵寄過來的,其實不僅是采訪王秀,更重要的是采訪李家村。

李家村從最開始的貧困不已,到現在的富裕,不過是短短幾年的時間,有很多人都好奇,李家村到底是怎麼發展的。

之前李家村已經上過一次報紙了,但是眾人卻更加好奇,也好奇李家村逐漸富裕的源頭。

“這是好事情啊。”王秀對於采訪沒有什麼抵觸的心態。

而且李家村越來越有名,對村裏也是有好處的。

王秀自從把孩子呢生下來,大半的心思都放到了孩子身上,因此外出開拓市場這件事情,基本上已經不在王秀身上了。

更多的時間裏,王秀都在寫稿子。

除了稿子,王秀也重新開始學習經濟學相關的知識。

試圖精進自己的學識,讓日子變得更加富裕。

而且采訪的這家報社,王秀之前給這家報社也投過稿子,印象不錯。

“采訪的時候你可是我們的主角,棗子賣出去,蔬菜賣出去,都是你的想法,你先行動的,到時候問起來你千萬不要謙虛。”

大隊長看王秀答應下來,忍不住笑出聲來。

似乎已經看到了等新的報紙采訪出來,李家村電話不斷的情景。

這樣的日子對王秀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不同便是孩子見風長,一天比一天大。

哥哥嫂子家裏的孩子也經常過來。

姐妹三人語言不通地相互溝通著。

妯娌三人則在一邊做針線。

妯娌三人的針線活基本上都是做鞋子。

之前王秀和現代聯係做鞋子的事情,雖然停了一段時間,但是沒有徹底斷掉,隻不過現在產量少了很多。

但是兩個嫂子已經不再那麼依靠做鞋來維持生計了。

兩個嫂子的廚藝,已經得到了周圍十裏八鄉的廣泛認可,基本上附近有人結婚,就想要兩個嫂子前去掌廚。

王秀和兩個嫂子一起,也去了不少地方,但是她不是去做飯的,而是去化妝的。

不過她雖然賺這份錢,但是心裏還是有計較的。

沒有太聲張,也沒有將妝容化的特別誇張,主打一個低調。

“這倆就要上幼兒園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兩個嫂子忍不住有些感歎。

明明感覺生孩子這件事情還在昨天,但是一晃孩子已經這麼大了。

“兩個嫂子輪流去幼兒園掌勺,在學校和家裏吃的一樣,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幼兒園已經開始運營了,基本上涵蓋了村裏所有不能上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