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若水(1 / 2)

楔子

若水從未見過那麼大的霧。她站在林間,眼睜睜看著白茫茫的霧氣從四麵八方湧來,模糊了林木的顏色。

耳畔有人在說話,她也聽不清,周遭似乎圍滿了人,她也看不清,隻有兵刃出鞘的一刻一閃而過的白光。

那是一柄劍,或許,不隻是一柄,脖頸處逼人的寒意讓她一刹恍然。

從霧氣升起的時候她就知道這是一場夢,可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夢到這些。高辛氏的夢從不是空穴來風。不是過去的碎片,就是來日的征兆。

終於,這場被霧氣籠罩的沉默裏出現了一個清晰的聲音,那個聲音說,若水殿下,你也沒有想過自己會輸吧……

若水從夢裏醒過來。

還是夜半,長信殿裏點著微末的燭火。

若水想起那個夢裏的聲音,沒有來由地感到一陣悲涼。

一、若水

侍女連秀從外頭進來的時候,若水正在卜卦。

連秀不知道若水是什麼時候起的,知道她卜卦時最忌打攪,也不敢高聲,隻在一丈外垂首靜候。

“什麼事?”若水把龜甲收起來,回頭就看見站立在一旁的連秀。

連秀這才行禮道:“今日大軍回朝,奴婢先恭喜殿下。”

若水看著她,留神想了想是什麼事,想了半晌,眼角下彎流露出一點類似於喜悅又像是疑惑的神色,她把腰間的水玉雜佩取下來,給到連秀:“是麼?這個賞你了,下去罷。”

看著連秀捧著玉佩興高采烈地走了,那點迷惑又恢複為原來一貫的冷淡,若水伸手把袖子上幾乎看不見的褶皺抹平。

連秀走了一會兒,若水聽見外廊傳來若隱若現的嘈雜人聲。

隔了有一刻,人聲愈近愈大,若水放下背著的手,走出去。

有楚史記載:“楚惠王四年,吳越相爭,惠王采納王姬若水計策,借朝貢之名,暗修密道,圍越攻吳。

同年,若水派遣心腹往齊,齊王允諾同盟,彼時齊相公子曄上諫,齊王中若水反間計,罷黜公子曄。

次年,大將軍巳晏班師,楚王悔前盟,吳越之地盡收於楚。”

大將軍班師回朝這一年,已是楚惠王五年。

齊·臨淄

內室侍從都被撤下,正中案幾上紫金狶猊緩緩吐出白色的龍涎香霧。

有侍女領人走近,隻在門口出聲行禮。

“王上,公子曄到。”

榻上人立馬翻身起來:“讓他進來。”

侍女側身對身後人輕聲幾句,便退至一邊。

殿門被人帶上,侍從早早退了出去,殿內惟餘二人。

“臣公孫曄叩見王上。”

那人俯身下拜,被君王抬手扶起:“殿內隻有你我,孤與子衽兄弟之誼,何必行這些虛禮。快坐下。”

兄弟之誼?公子曄心裏微微一哂,也不急坐下,先站直了身子垂眸道:“王上雖厚遇,臣不敢忘本。”

莊公麵上仍笑,卻已有些不甚自然。他的目光停在眼前人的身上。

素簪小冠,腰間一枚獨山玉佩,竹青色的長衫隻在襟口繡出兩瓣竹葉。誰能想到,眼前這位衣著素簡的俊秀儒生,就是十七歲拜相名揚天下的鍾吾君公子曄。

莊公仍記得自己初承位時根基未穩,秦魏晉三家同盟,趁機陳兵齊國邊境。那一年正值齊國多地天災。

內憂外患,把上位不過半月的新君急得焦頭爛額。

朝議之上,有人提出可派遣使者說退聯軍。誰不清楚這是最好的辦法,可是使者人選呢?滿朝寂然,諫議大夫公孫殷持笏上前,說侄兒公孫曄或可一試。

十月中旬涼風蕭瑟,剛滿十六歲的少年人帶著兩個隨從、一封齊君親筆信箋,便往萬人軍中去了。

十月未過,魏、秦先後退兵,軍隊最南邊的晉軍駐紮到了十一月初二那天,裝作巡視本國疆域,帶兵轉了一圈,也班師了。

外患既安,被封卿大夫的公孫曄又獻生民計三,攘外計二,一舉安定朝政。次年便被封為相國。

可是,莊公看著眼前的公孫曄,卻是悔不當初。公子曄之名太過,他竟因忌憚誤信若水那妖女的反間計,白白葬送了侵吞吳越、謀取楚國的大好機會。

“此前孤王一時偏聽,誤信小人之言,是孤王之過。孤王如今也甚是懊悔,不知子衽是否肯不計前嫌,再為相位,為寡人分憂。”

公子曄早在來之前就料到莊公的說辭,若是放在月前,自己是應該應下,可是現下……他拱手行禮:“臣就是來請王上暫且不要交付相位與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