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集資建村醫所(1 / 1)

“鄉親們,今天召集大家來開會,是有三件事情要和鄉親們傳達一下,第一件事情:

前先日子,胡知青她們上山打柴,碰到重傷昏迷的李同誌,抬回村裏救救,村裏的村醫所就正式啟用了!

現在正式向鄉親們宣布!

想必大家都知道,以前上紅村因為村子小,人不多,又離鎮上遠,村裏又沒有人會醫識藥的。

鄉親們有個頭疼腦熱,想去醫院看一下都要走上一個小時,花錢費時又費力。

所以我們幾個村幹,就一直向大隊部提申請,在村裏設一個醫務所,讓鄉親們生病了,在家門口就能看病。

奈何懂藥會醫的醫生,因為村子小都不願意到我們村裏坐班,所以村裏一直沒有村醫所。

上個月秋收的時候,因為我娘中暑昏倒,被恰巧路過的胡知青碰到,及時給了我娘一把在田間采的草藥。

回家到家後煮了當茶喝,第二天就治好了,沒花一分錢。

還有昨天被部隊接走的李同誌,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不僅中了槍傷,又挨毒蛇咬,生命危在旦夕,也是胡知青治好。

所以說,胡知青不僅懂草藥,會醫術,而且醫術並不比醫院的醫差。

於是,我們幾個村幹商量後,一致決定請胡知青當我們村的村醫,每天算十工分。

胡知青醫者仁心,知道村裏沒有醫生這個的情況後,就立馬答應了。

生過病,去過醫院的人都知道,現在藥難買,而且還很貴,我們平民百姓生小病挨著,頂不住了才會去醫院。

知道這個情況後,醫者仁心的胡知青對我說:

山裏地頭田間有很多的草藥,平日裏如果大家到地裏幹活,上山打柴的時候,碰到認識的草藥就采摘下來。

用清水幹淨後拿到村醫所,到時候她會按藥材品質好壞,和藥品的珍貴程度定價收購。

然後按照藥方自製加工製作成藥劑,或者是藥丸,藥膏,藥酒等,本村村民有八折優惠。

因為有很多草藥采摘回來後,並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經過一些特殊的專業加工和處理。

因為要收購,加工處理草藥,村醫所建成後,需要一名助手,和三個幫工。

這就是我現在要說的第二件事情是:

有誰會計賬算數看稱,又能辨別草藥的,都可報名。

報名後到胡知青那裏考核,考核分筆試和實踐操作,通過後成績優異的優先錄取,到村醫所當助手,每天按八工分,幫工六工分。

第三件事情,就是現在的村醫所,原本是堆放種子的倉庫,臨時收拾出來的。

因為要加工藥材,為了藥品安全和衛生,除了需要建一所寬敞明亮的村醫所之外,還要建一個全封閉的專加工藥材,堆放藥材的工作間和倉庫。

胡知青畫了圖紙,還提了建房要求,初步預算建這樣一所村醫所,需要單單買料,就需要八百塊錢。

村裏的財務狀況,每年都有公布,因為沒有什麼進賬項目,村裏幾乎是一窮二白的,基本上是拿不出這筆錢來……

所以,各位鄉親們,大家有錢的出錢,有料的出料,為全村人病有所醫,大家一起籌款,籌料建村醫所。

籌款,籌料以自願原則,籌集的款項,和材料(材料按照市麵價算錢)修建的村醫所。

村醫所的所有權仍屬於村集體。

為了嘉獎出資人,村裏決定如果將來村醫所有收益,五五分成,一份屬於村集體,一份屬於所有出資人,出資人的收益按照金額比例分配。

大家有沒有意見?”

張大民不愧是個有能力的村長,在台上叭啦叭啦的,一會兒高亢激昂,一會兒又低聲麵露愧色,最後是誠心誠意地詢問。

上紅村的全體村民,一聽到胡曉月會把中草藥加工成藥劑,藥膏什麼的,心裏都很是高興。

因為誰又敢保證自己不生病,但一聽到村裏沒錢建村醫所,又心裏涼涼跌到了穀底。

現在,村長說自願出錢集資,村裏能識字的很少,雖然不太懂集資是什麼?

但隻要能把村醫所建起來,就是好的,都舉手同意道。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這個方案,就到會計那裏簽字,為自己的表決承擔責任。

有誰願意出資的,到計分員那裏凳記,交錢,簽協議摁手印。”

“我大民帶頭願意出資二十元,建村醫所。”

“我胡曉月願意出資一百元,建村醫所。”

“顧銘博願意出資一百元,建村醫所。”

“黎慕陽願意出資一百元,建村醫所。”

……

上紅村這邊如火如荼的集資建村醫所,一切都按著胡曉月她們商定的計劃進行著。

而此時的京城,胡顧江黎四大家的代表,對胡澤林從胡曉月那裏帶回去的建化肥廠的企劃書無不驚歎。

也因為這份企劃書,又加快了並堅定了他們,與某些利己派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