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終章:他與大明皆安好(1 / 2)

折子一到京城,禮部尚書李賢就跪了:“陛下仁德,當年就憐惜小國王,派兵助其擺脫惡叔,取得掌政之權。而今自然也不願因些許小事,便使其失了國祚。是以,不管那朝鮮王如何多番請求,您也依舊堅辭不受。”

朱祁鈺頷首,一臉愛卿懂我的表情。

然後就聽李賢繼續表述朝鮮小國王之誠,鬥膽請陛下全了這番忠心、誠心。

群臣也都紛紛跪求,朱祁鈺這才從善如流地應了下來。

且極具成人之美的精神:“既然他一心向明,想來也該喜歡我京城富庶。如此,便封其為安樂侯,賜建安樂侯府,賜住京城吧。”

跟那前日本天皇一樣。

人在京城,不但最大程度上降低他們的影響力,防止百姓在他們的攛掇下順而複叛。又能調虎離山,給朝廷派去的官員們更大發揮空間。

簡直一舉數得有沒有?

深諳其中之道的官員們齊齊讚許:“皇爺果然仁德,朝鮮國王,哦不,安樂侯聽見了一定很開心。”

唔,或許吧!

到底如何朱祁鈺也不是很關心,他更想借著大明四處揚威,他這個皇帝威名達到極致的時候把以往一直想辦,但因種種原因推遲至今的事兒給辦了。

比如全國範圍內清丈土地,徹查人口,按人口分地。但土地所有權歸朝廷,個人最多交易承包權,不可私下買賣。

一經發現,嚴厲懲處。

從律法與監管等多方麵入手,爭取做到耕者有其田。

在根子上減少土地兼並的發生概率。

再有就是大明銀行開遍角角落落,讓整個大明的經濟都進入到比較良性、健康的狀態。

加大對北地、邊地等地方人才培養,從根子上減少甚至縮小南北方士子的差距。

而不是讓隻是權宜之計的南北分卷繼續下去,冒籍之事屢禁不絕。各地出來的進士官員等天然抱團,成為後續黨派之爭發展的溫床。

這些說來散碎,做起來也極耗時間與精力。

這不?

轉眼數年倏忽過,當年那些忠心耿耿的老臣們都相繼離世了,小太子也長成了小少年,這些才終於陸續完成。

而彼時,因為收留前朝鮮、如今大明逆臣李瑈的問題,呂宋、琉球等地都成了大明行省。夢中欺負過中原的那幾國也被狠狠欺負了個遍,得了無數金銀財寶,大明威名震四海。

無論是在版圖還是在實際控製方麵,都是曆代最強。

連元都難望項背。

畢竟元因為台風原因,兩次征日無果。

而在大明,日本直接改名倭奴。並源源不斷為朝廷輸送金、銀、朱砂、木材等。

高下立判好麼?

這回李瑈授首,四海歸一。群臣都以為陛下居功至偉,乃曆代帝王之最,該封禪泰山。

可提議方出,朱祁鈺這頭就搖成了撥浪鼓。

開玩笑!

自打宋某宗強封泰山後,整個泰山都被拉低了檔次。夢裏明清兩代君王,都湊不出一個再取的,他當然也不去丟那個臉啊。

但這話又不好明說。

朱祁鈺隻能謙虛擺手:“諸位愛卿謬讚,朕實不敢當。太祖推翻暴元,開創大明天下。太宗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文治昭然,武德充沛。此二位都未曾封禪泰山,朕又何德何能?”

群臣細表他功績,他隻擺手說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