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事情的轉機,拍攝一個短片!(1 / 2)

張維平是一個實用主義者。

初次結識了張逸某時,那會的張逸某剛從一個攝影師成為一個導演,正準備自立門戶好好拍戲時,一沒有資金二沒有人脈。

張逸某是國內的第五代導演。

先輩那會拍攝的電影都是些紅色電影,符合那個時代的氣息,也是那個時代的需求。

張逸某活在了一個開放的年代,華夏的經濟在騰飛,各行各業都在迅猛地飛速發展。

那時候的他其實是迷惘又困惑的。

後來拍攝了《大紅燈籠高高掛》一舉成名之後,接下來的路就變得順利了很多。

可在拍攝《有話好好說》虧掉了1000多萬,當時的張維平將這筆錢給補上了,張逸某在賺到錢的第一時間就將這筆錢給還上了。

可對於外界張維平一直都在打造一個人設,救張逸某於水火之中。

張逸某對於電影是認真而又執著的,可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其實一直都是非常弱勢。

他不太喜歡處理各種衝突,也不太擅長應付各種人際關係。

也是因為這一點他才可以拍攝出好的作品。

張維平也是抓住了這點和張逸某捆綁在了一起,慢慢地讓張逸某成了自己在娛樂圈裏麵賺錢的工具。

對於這次張逸某突然讓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進入劇組。

他是非常不舒服。

既然決定要拍攝商業電影,肯定就需要詢問他的意見,對於營銷這一塊他自認為非常在行。

很多時候,張維平對於張逸某的那種愛惜羽毛是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可以抓住張逸某的這個點,控製對方,恨是不允許用明星炒作緋聞,可在這個圈子裏就是為了賺錢,他張維平可沒有什麼顧忌。

可他也知道這是張逸某的底線,在每一部電影,他都會悄然地試探著。

得知了李清鬱的底細後。

張維平思索著,如果將這個年輕人換掉,可以讓誰來飾演這個角色。

可以讓誰來飾演這個角色,才可以讓他利益最大化,思考了半天還是沒有想到合適的人選。

畢竟這部電影投資了一個多億。

算是打破了國內商業電影的紀錄了,要是這部電影在自己手上搞砸了,以後在圈子裏繼續找投資就比較麻煩了。

而在北影的導演課堂時。

李清鬱正在聽著老師,講電影的敘事手法。

他聽得非常認真,以前跑龍套時,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這些專業的東西,知道有敘事手法這一說,可不會像今天老師說得這麼仔細。

眼前這個老師李清鬱並沒有聽說,可對方上課非常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李清鬱還真是聽得津津有味。

他自己也不知道,自身的領悟能力怎麼樣,可他自己在聽這些課程時,基本都是一聽就懂。

腦子裏甚至會出現老師提及的各種電影的場景,對方為什麼要拍攝這畫麵,這個鏡頭為什麼要這麼運用,都有一種了然於胸的感覺。

昨天試鏡失敗,李清鬱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以父親的財力,自己在這方麵真要是有天賦,以後的機會多得是,隻要每一個機會自己都認真把握過就行。

要是像以前跑龍套那樣死皮賴臉,其實李清鬱也可以做得出來,隻是什麼都不缺,好像很多事情不用像前世那麼著急,反而事情的進度會更快些。

昨天晚上他就預習了所有的課程。

像《電影聲音藝術》《影視導演大師研究》《中外電影史》《影片分析》他都看過了。

在聽老師的課程時,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老師講完了課程後,布置了一個作業。

“同學們!我先布置一個作業,這是這個學期的一個作業,在這個學期當中,可以結合課程裏麵的表達手法,獨立或聯合專業同學,用DV,錄像和膠片手段完成3-30分鍾的作業,作業難度和規模逐步加深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