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雞肋的遺物(1 / 3)

每逢三月,紅薇樹花開,清甜的香氣就會在安照城的大街小巷間嫋嫋飄蕩,令人聞之怡然。

通常有喜事要辦的人家都喜歡挑選這個時節的吉日。

若有人在此期間死去,喪禮一般不必大費周章,隻要在棺材裏放上新鮮的紅薇花,再給死者戴好佛珠,如此便能讓死去的靈魂抵達樂土。

至於樂土在何方,活著的人自然是看不見的。

遊嵐垂下眼眸。

手中一串紫檀佛珠圓潤光滑,隱有淡香,緩緩轉動間,使心神平和。

這串佛珠,她戴了十四年,從未離手,今日卻準備送與他人,那人是她的親生母親,如今臥病在床,隨時可能咽下最後一口氣。

轎子穿過熙熙攘攘的鬧市,轉入南麵的富仁坊,隔著淡白透翠的竹簾子,依稀可見路旁的石獅朱門。

能夠在這一帶安家建宅的無一不是富貴人家,其中占地最廣的當數有皇商背景的遊府。

遊嵐出嫁多年,雖同居一城,每年卻也隻回娘家兩三趟,每次回來總能看到些許變化。近幾年遊家有旁支子弟在朝中謀了官,前程似錦,而她想到盛極必衰這千古不變的道理,曾在父親麵前提過幾句,卻未得重視,反遭譴責……

*

*

“夫人,到了。”

丫鬟雲珠清脆甜美的聲音透過門簾,如一縷春風似地飄進轎子。遊嵐回過神,輕輕地嗯了一聲,而後由候在轎外的兩名丫鬟扶下轎。

西側門口前站著個四十來歲的婆子,眉色濃,兩眼有神,衣著素潔,整個人透著股精幹氣兒。一見遊嵐便徐步上前,行禮道:“奴婢見過三姑奶奶。”

大概記得母親院子裏有這麼個人,好像是姓周的,遊嵐遂微微頜首,也不說話。

周嬤嬤陪著這主仆三人穿門過廊,一路上暗暗打量。

她是前年秋末才被安排到明萱院當差的,之前在後院隻見過遊嵐寥寥幾麵,而府裏上下談起這位三姑奶奶時褒貶皆有,有的說慈悲心腸,有的說笑裏藏刀。

周嬤嬤頗有眼力,往日裏看人也挺準的,可眼下卻著實看不出身前這位的心思。

按理說李姨娘已經病入膏盲,這做女兒的怎麼說也該傷心難過才是,但這位三姑奶奶偏偏不露半分憂色,仍舊是風輕雲淡的模樣。要說不關心嘛,這半年來卻頻頻回府,據說前後加起來的次數都抵得上過去二十年的了。

*

*

步入廳房後,周嬤嬤立即吩咐丫鬟去正院通報。不一會兒,丫鬟回稟老夫人身體不適,讓三姑奶奶不必進去請安了。

遊嵐神色淡然,隻說了句請娘親保重身體,便帶著兩個隨身丫鬟轉道去明萱院。周嬤嬤在後麵跟著,心想老夫人哪裏是不舒服,十有八九是懶得見三姑奶奶罷了。不過這三姑奶奶看起來也不怎在乎得見與否。

進了明萱院,撲鼻而來一陣藥味,濃得令人忍不住掩鼻。

一個身著湖藍錦衣的男子從花廳裏走出來,修長身段,細眉鳳眼,肌膚白皙,俊俏之極。若非熟人,斷然不信此人已有三十五歲的年紀。

“姐姐……”男子迎向遊嵐,眉宇輕鎖憂緒。

遊嵐停下腳步:“祺賦,姨娘如何了?”

遊祺賦輕歎道:“大夫說,恐怕過不了今晚。”

眼神微微一沉,遊嵐沉默片刻,聲音柔緩如舊:“我進去看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