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恒再次放下手中的書簡之時,已是黃昏將至,從木屋中走出,張恒掃視了一眼四周,依舊沒有看到荀子回返的身影。
將屋中的書簡收拾整齊,張恒起身離開了木屋。
和往常一樣的來到食堂,獨自一人吃完飯之後又回到了房間之中,繼續修行著浩然之氣。
感受著身體內的白色氣息,一點點的厚重,張恒心中的踏實,也隨之增加。
第二天,張恒早早地來到了荀子的小木屋,但是一進門卻發現,木屋之中除了荀子,還多了幾個身影。
迎麵的是一襲素衣青衫,幹淨利落,彰顯著衣衫主人的意氣風發,正是儒家小聖賢莊的三先生,張良張子房。
張良兩旁則是一臉嚴肅的伏念和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笑容的顏路。
“見過,伏念先生,顏路先生,張良先生。”
張恒趕緊對著三人拱手作揖道。
“不必如此,師叔已經決定收你為徒,今後你便是我們的小師弟,喊聲師兄就行。”
張良走上前,伸手扶住張恒的胳膊,說道。
“是,師兄。”
“好了,既然你來了,那麼拜師儀式也可以開始了,師叔已經退隱,所以這次的拜師儀式也就隻有我們幾個作為見證。”
伏念上前說道,同時讓出了一個身位,伸手示意張恒進入。
張恒進入木屋之中,迎麵便是端正的坐在正堂的荀子,手中握著一卷帛書。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給我十塊幹牛肉的,我沒有不教誨的,拜師也需要拜師禮的),但念你家中既無父母,又無長兄,那這拜師禮便由我準備吧。”
荀子一邊說著,一邊將手中的帛書丟給了張恒。
張恒伸手打開,隻見其上赫然寫著“法乃禮之基,禮乃法之源。”
“多謝師父,在下張恒,見過師父!”
將手中的帛書舉起,張恒恭敬的跪下。
這是張恒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第一次情真意切喊師父二字。
“恭喜,師叔,得此佳徒,後繼有人!”
當荀子從張恒手中,接過那一卷帛書之時,伏念三人同時拱手對著荀子說道。
“哈哈。”
荀子臉上掛滿的笑容,這份笑容上一次落在眼前幾人的眼裏,卻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確切的說,是那個人去世的消息傳來之之後,就再也沒見過荀子的這份笑容。
一場拜師宴,賓主盡歡。
張恒也自穿越後正式的認識了張良張以及顏路二人。
自此張恒在這個世界上終於有了落葉之地,儒家小聖賢莊。
接下來便是一段平靜的日子,張恒上午去後山和荀子學習,下午則是自己繼續修行浩然之氣,日複一日,這段平靜的日子持續的很長的時間,長到如果不是偶爾能看到丁掌櫃這個墨家隱藏之人,張恒都快要忘記這裏是秦時明月的世界,也忘記了那即將發生的劇情。
“呦,丁掌櫃,這是新夥計?”
食堂前,張恒滿臉笑容的對著的丁掌櫃打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