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真是巧了啊(1 / 2)

看這個地雷陣的範圍確實很大,但金兀術覺得這並不足以在瞬間就消滅這麼多的精銳之兵。

能讓這麼多人,一個都沒有逃出去,這真是不到八千人的宋軍就能做到的嗎?

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沒聽到任何動靜。

就算是因為借助太原攻城戰的聲音掩蓋,可這四千人的大戰動靜不會小了啊!

金兀術仔細的翻看一具屍體,在火把下,翻來覆去的研究。

終於他看到了,大部分的屍體身上都有密密麻麻細碎的創口。

就跟銀術可身上的傷勢一樣。

“是那種東西……”

金兀術立即就想到了,第二次那些金甲神兵衝營的時候,死傷的士兵身上就是遍布這種創口。

那是半人高的鐵管,能夠激射出細碎的鐵砂,讓人防不勝防。

實際上最早的步槍,其實就是宋朝研發出來的。

當然不是北宋,而是南宋開慶元年研發出來。

也就是宋理宗趙昀在位的時候。

距離靖康元年,也就一百三十三年後。

在開慶元年,有人在壽春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把步槍,即為“突火槍”。

起初的突火槍,是以巨大的竹筒作為槍身,內部裝填火藥與子窠。

子窠就是常說的子彈,但是突火槍的子彈與後世常見的子彈不同。

突火槍的子窠,其實是紙質,並不是金屬結構,有點類似於鞭炮。

不用金屬,一來是在沒有機械化的宋朝,想要用金屬打造那麼精細的東西,還是有點困難,而且也無法做到量產,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資源問題。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特製的紙張就可以達到效果,因此子窠就確定為紙質了。

子窠內部會裝填瓷片,石子,碎鐵砂等等。

突火槍前麵是巨竹筒,後麵則是鐵管,子窠和火藥都是填充在鐵管內。

在裏麵填滿火藥壓實以後,塞入引線。

點燃引線後,借助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把子窠發射而出。

突火槍的最大射程能有一百七十步,也就是三百米左右,而有效射程可達一百米。

為了方便穩定突火槍,後麵又加上了木棍,可以拄在地上卸去大部分的力量。

發射的時候,宋軍隻要一手扶著鐵管即可保持穩定,另一手可以騰出來點火。

很可惜,即便是研究出了這麼先進的武器,也沒能為南宋延續太長的國運。

在幾十年後,南宋還是滅國了。

西方國家,還是在1260年的時候,遇到蒙古人從大宋這邊搶來的震天雷,火炮等等東西,才初步見識到火藥武器的威力。

論起來,北宋才是各種熱武器的祖宗。

北宋技術還算夠用,就是缺乏想法。

郭京在提出想法後,便讓朱小悠日夜不停的研發。

幸好這改良版的突火槍,對於技術要求不是很苛刻,再加上有朝廷的支持,郭京才能把金甲神兵都給武裝到位。

金兵的確勇猛,但是郭京不跟他們硬碰硬。

這一波可以說是武器壓製了。

金兀術歎息一聲,他認為就是那種手持火炮再加上霹靂雷陣造成的,當即便留下一些人收拾戰場,他帶著人朝著完顏宗翰的大營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