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
趙桓這幾日是寢食難安,吃不下睡不著。
概因,他那不安分的爹,馬上就要回來了。
“太上皇不日便要回京,最近開封府上下可有什麼不尋常的風聲?”
趙桓一邊看著手中的信件,一邊佯裝漫不經心的開口詢問。
殿內,除了趙桓之外,隻有一個四十歲左右,身形消瘦,五官普通的中年人。
此人長相並不出眾,屬於丟在人堆裏一眼看過去,都能被人略過的樣子。
眼神內斂,看起來既不狠戾,又無光彩。
雖然不至於是呆滯,但看著也沒有多麼靈動。
他本人在朝中似乎也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但實則,他卻是整個大宋武將都厭惡至極,又頗為忌憚的存在。
他就是皇城司的老大,勾當皇城司,吳清。
吳清身上沒有所謂“東廠”、“西廠”、“錦衣衛”、“粘杆處”等等,那些人的明顯氣質。
看起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誰能想到他手下卻是掌握了大宋最頂尖的情報機構。
從上到下,隻要吳清願意,就沒有他不能查到的事情。
甚至是何栗,徐處仁這兩位宰相,昨天晚上吃了什麼,睡在哪裏,睡前幹了什麼,幹了幾次,吳清都能準確的查出來。
這就是大宋皇城司的實力。
趙桓最擔心的就是朝中會有人和他那個不安分的爹,勾勾搭搭,暗中往來。
吳清雖然也是趙佶在位的時候就提拔上來的,但由於勾當皇城司的特殊性。
再加上吳清本人的性格原因,他一直是不站隊的。
朝中爭鬥,主戰主和,皇子太子等等這些鬥爭,他從不參與,屬於真正的孤臣。
皇城司隻服務於在位的帝皇,誰是皇帝他們就一心為了誰辦事。
這也算是皇城司曆來的傳統了。
因此,趙桓用他倒也放心。
吳清一本正色的說道:“回陛下,民間百姓對於太上皇回京之事,頗有微詞。”
“百姓們認為之前太上皇在金兵圍城之際,倉惶出逃,並非有擔當的明君,他們對此仍舊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部分激憤的百姓,對於太上皇回京頗為抗拒。”
吳清說著,從袖筒內掏出一遝紙張,雙手遞到了趙桓的禦前。
每一張紙上麵,都有明確的記錄誰誰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說了什麼樣的話。
而這上麵說的內容,都和吳清剛才講的內容差不多。
“隻有少部分百姓,認為迎太上皇回京,乃是陛下大孝之舉……”
吳清據實稟告,沒有任何添油加醋,也沒有任何情緒,就像木有感情的機械一般。
趙桓拿過紙張依次翻閱,仔細的查看上麵的內容。
果真如同吳清所說那般,除了上麵的詳細記錄之外,最後一張是大概統計的數據。
根據皇城司的密探搜集到的情報,百姓之中對於太上皇回京持反對意見的占七成,而表示應該讓太上皇回來的僅僅隻有兩成。
剩下的一成是對此漠不關心的人。
看到這些東西,趙桓心中才稍顯安慰。
雖然百姓的意見,也並不能代表什麼,更不能左右朝堂大局,但是民心所向,確實能讓人心中安穩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