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皇城司(1 / 2)

郭京通過一番交談,才知道此人名叫李效忠,乃是寧州彭原人,後來遷居鞏州後從軍。

金人大舉進攻大宋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不對勁。

他覺察到完顏宗翰意在直指都城汴梁,便提議率領軍隊過來阻攔。

可在大宋軍隊調動哪是那麼容易的事?

更何況還是要帶領軍隊跨越州府,趕往開封。

真的這麼做了,可能還沒遇到金人,就先被朝廷當成逆賊給殺了。

再加上,李效忠人微言輕,更加沒有人聽他的話,所以隻能眼睜睜看著完顏宗翰帶兵包圍了開封府。

後來李效忠,自己變賣家產,毀家紓難,招募了三千兵馬直奔開封府勤王。

而後被封為承節郎,留在都城汴梁。

之前李效忠在知道朝廷任命李綱當河北宣撫使的時候,就覺得有失妥當。

他和李綱打過交道,不可否認,開封府若無李綱固守,絕計撐不了這麼久。

可以說能夠保全都城,李綱功不可沒,但此人絕對不是一個善兵者。

從他力保姚平仲夜襲金營,並且阻攔種師道老將軍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來。

此人善守而不善攻,搞得還是文人那一套。

如今李綱受命前往河北帶兵馳援太原,可卻躊躇不前,延誤戰機。

李效忠忍不了,他這個人恩怨分明,李綱的優秀他不否認,但是李綱的庸碌他也決計不能坐視不管。

當即,李效忠便上疏彈劾李綱,言說李綱“不知兵,若他為帥,恐將誤國。”。

結果這奏書剛剛呈上去還沒兩天,他就被下令追捕。

幸好,他提前聽到風聲,有所準備,這才從開封府逃了出來。

郭京聽完他的話後,沉吟不語。

李綱不是不知兵,他隻是沒有全心應戰。

這一點,郭京不過多做評論。

他看向李效忠問道:“是誰給你通風報信的?又是誰下令抓捕你的?”

如果確實如同李效忠所言這樣,他隻是因為彈劾李綱而遭受追捕。

那麼追捕他的人,議和派和主戰派都有可能這麼做。

議和派的話,就是故意為之,並非要幫李綱,而是要以此事為借口,助長主戰派的氣焰,回頭再去趙桓麵前進獻讒言,好讓趙桓出手收拾主戰派。

一旦軍政改革成功,李綱的位置那就是個香餑餑。

他們要為以後謀劃。

可以借此攻殲李綱,說李綱無容人之量,專權獨橫。

用一個承節郎,拉李綱下馬,他們就賺大了。

當然,也有可能真的是主戰派動手。

並非是為了維護李綱,而是為了維護他郭京。

畢竟李綱是郭京舉薦上去的,李效忠彈劾李綱不知兵,會讓人聯想到他借故攻訐郭京。

尤其是這個節骨眼上,郭京正要率兵前往太原。

主戰派一個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正是緊張的嚴防死守生怕議和派挑事的時候。

很有可能會本著寧可錯殺,不可錯放的原則,對李效忠出手。

李效忠悶聲說道:“我雖然信得過國師的人品,但我卻不能出賣幫助過我的人,國師若是要追究責任,我李效忠一人承擔即可。”

李效忠不願意說出給他通風報信的人,哪怕他相信郭京不會挾私報複,也不可能扭頭把救命恩人給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