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真的服了(1 / 2)

能嗎?

顯然是不能的,尤其是在大宋這種軍政製度之下。

武將受限頗多,文臣處處壓製,即便武將有辦法都難以執行。

而文臣又缺乏帶兵經驗,對於戰場的情況,隻會紙上談兵。

外行領導內行,往往好的機會都被硬生生的錯過。

兩路勤王軍,根本不足以解決太原之危。

“可是……”

李綱欲言又止:“國師,不是我不願意去,隻是……”

他一臉為難,都不知道怎麼和郭京講。

其實,不用他說出來,郭京也知道李綱的顧慮。

他最大的顧慮並非是出京離開朝堂,而是讓他轉武職。

大宋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他可以臨危受命去帶兵守城,但是真的讓他從文臣去轉職成武將,那李綱一百個不願意。

這也怪不得李綱,就連範仲淹都不能做到,更何況是李綱?

這是大宋軍政的弊端,抑武揚文,文臣比武將高了何止一等?

大宋所有人都很清楚,在大宋武將是沒有出路的。

世人多有感歎:“狀元及第,雖將兵十萬,恢複幽莉,逐強敵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容亦不可及也!”。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一個將軍帶兵十萬,收複疆域,把敵人都打到大漠,高奏凱歌,辛苦的回來,獻捷報於太廟之中,都比不上人家一個狀元及第的殊榮。

瞧瞧這什麼世道?

這就是大宋的世道,考上狀元比保家衛國,戎馬一生的將軍都牛逼。

抑武揚文簡直發揮到了極致。

再加上一句,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更是將大宋文人的地位給無限抬高。

人人都是以科舉及第為至高榮耀,以習武為將為恥。

風氣已經形成,不是說你多有愛國之心就能免俗。

範仲淹牛逼不?厲害不?是明臣忠臣吧?

結果,仁宗時期,範仲淹和韓琦等人作為對西夏作戰的主要官員。

朝廷要安排他們從文臣轉職成武官,範仲淹那是第一時間上書,堅決辭職,不肯受拜武官。

所以,郭京能理解李綱的心思。

他也是怕這一去就被定性了,轉不回來。

當武將是沒有前途的。

“隻是擔心轉武官?”

郭京把他沒說完的話,說了出來 。

聞聽此言,李綱頓時羞紅了臉,滿是難以啟齒的羞愧。

大宋國難當頭,他還想著自己的前程和名譽,他覺得這很不好,有愧百姓的信任,有愧聖賢書的教導。

“哎!”

李綱隻能重重地歎了口氣,低著頭不言不語。

郭京笑道:“若是因此,李相公大可放心,今日你沒去上朝,不知曉陛下已經當朝宣布,改革軍政。”

“別的貧道不敢保證,但是給予武將應有的尊重和待遇,這一點貧道可以擔保必然能做到。”

李綱豁然抬頭看向郭京。

“改革軍政?”

他閉門謝客,誰來都不見,消息閉塞,倒是真不知道朝廷上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陛下果真要改革軍政?那百官能同意?這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陛下怎會如此?”

李綱難以置信,同時他心裏有點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