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求情(2 / 2)

“貧道請陛下法外開恩,先將姚平仲的腦袋暫借在他脖子上,等他以後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郭京一心為了保大宋,他讓高俅阻攔姚平仲,可不是就為了裝逼。

他是為了給大宋留個好將軍。

本來大宋的製度,文臣掌兵就已經讓大宋軍隊弱的不能再弱了。

若是再不留幾個猛將,那不是純純等著挨打嗎?

倒不是說大宋的文人不行。

大宋文人之中,生猛的也不少。

比如現在的李綱,以後的辛棄疾,那都是大佬。

可這種文武雙全的大佬能有多少?

這都跟碰大運似的,才能碰到。

這個製度郭京暫時沒時間去改,因此隻能多找幾個猛將來平衡一下劣勢。

趙桓眉頭緊皺,姚平仲不殺不足以泄他心頭之憤。

可郭京都開口了,他若是執意要殺,隻怕君臣之間再生嫌隙。

孫傅一看趙桓猶豫,他看了郭京一眼,隨即捧著笏板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國師言之有理。”

“姚家世代忠良,鎮守西陲,為大宋也算鞠躬盡瘁。”

“姚平仲其親生父親,更是為國戰死,他自小孤苦,若非得伯父姚古養育,隻怕早就凍死在街頭。”

“而今他性格狂妄或許也與年少經曆有關,若是仔細打磨,未必不能成為國之棟梁。”

孫傅這話乍一聽好像有點摸不著思路,但仔細一聽就知道。

他這話說的才是真有水平。

這話一來給趙桓一個台階下,讓趙桓得個看姚平仲可憐的法外施仁的仁慈之名。

二來則是在提醒趙桓,姚平仲的伯父,也就是拿他當兒子養的姚古現在可是正率領勤王軍隊在趕往開封的路上。

雖然姚平仲論罪當殺,可是他伯父畢竟帶著軍隊在路上。

你這會要是真的殺了姚平仲,姚古表麵上肯定不敢說什麼,但是心裏怎麼想就不好說了。

到時候他要是來的慢了,來的晚了,或者幹脆路上“病倒了”來不了了,那時候難受到的可還是趙桓自己。

趙桓一聽這話,不由得深思起來。

不看僧麵看佛麵,不看佛麵,也得看國師的麵。

李綱硬著頭皮站了出來:“陛下,此戰失利,臣也理應分責,臣未曾洞察金人動向,便盲目允許姚平仲出兵,臣有罪。”

他這個時候跳出來認罪,就是為了分擔趙桓對姚平仲的怒氣。

雖然姚平仲死不死跟他關係不大,可是國師出麵求情了啊!

既然國師說姚平仲留著有用,那李綱就覺得姚平仲要留下來。

現在李綱就跟那驚弓之鳥似的,也多少有點喪失信心,隻有看到郭京才能心安。

郭京就是他的風向標,他決定以後遇事不決,先問國師。

問計國師,才能萬無一失。

“也罷!既然諸位卿家都為姚平仲求情,那朕就看在諸位卿家的麵子上,饒他一條狗命。”

趙桓最終還是選擇退讓:“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如今大宋戰事不斷,正值用人之際,朕也不關他,也不杖責,便以黥麵之刑,給他長個記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