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帝詔書,有王宗濋陪著,還有郭京的名聲在。
很順利就在戶部辦理好了手續,拿到了檔案。
接著就是王宗濋派遣手下人,張貼招募榜。
又找了幾個嗓門高的人,走街串巷的敲鑼宣揚。
“凡是生辰八字符合,庚辰,庚戌,壬辰,壬戌的男子,皆可參與國師組建金甲神兵,為國效力……”
“凡是成功入選之人,得國師庇佑,榮耀宗族。”
一通家國大義的洗腦,再加上畫大餅,還有郭京頭銜唬人,很快就有人主動找上門來報名。
那日金兵攻城之時,可有不少人都親眼看到了國師嘭的一下消失不見,又咻的一下從天而降。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酵,幾乎已經傳遍了汴梁城。
不少人都對國師深信不疑。
就算有人懷疑,也會立刻有人拿出不太光彩的例子,宋徽宗趙佶,去反駁對方。
皇帝都信道,難道是皇帝也是傻子嗎?
國師必然有真本事,才能被皇帝信任。
既然皇帝都相信國師,他們普通人還有什麼理由不信任呢?
民間甚至還自發興起了國師教派。
為了避免郭京忙不過來,孫傅還貼心的為天師府送了一些人手,照顧郭京的起居。
閉門不出的高俅知道後,也不甘示弱,讓自己的大兒子高柄親自去給郭京當小廝。
不同於《水滸傳》壞事做盡的高俅子嗣凋零,曆史上的高俅有三個兒子。
如今二兒子高堯康回授遙郡轉正任,也算是地方上的軍政一把手。
三兒子高堯輔則是回授觀察使轉的承宣使,也算是地方統領一軍。
這兩個兒子聰明伶俐,完美繼承了高俅溜須拍馬,善於抓住時機的優點,所以在地方上也算混的風生水起。
唯有大兒子,也是高俅原配發妻生的長子嫡親高柄,他還沒個安排去處。
原因無他,概因這長子愚鈍,而且長得也不帥,高俅看著他還挺嫌棄。
一直也沒地方安排。
也是這小子實在太老實了。
老實到高俅一度懷疑他是不是自己的親生的,總覺得他更像隔壁賣大餅的老王。
因為沒安排出去,就隻能留在汴梁看家。
現在高俅聽說孫傅給郭京送了下人,還送了一個歌姬,他當即就不服氣了。
行,你老小子盯著我的位置不算,還盯著我的師父是吧?
你送人,那我就送我親兒子。
看誰更會 表忠心。
表忠心這上麵,沒人能比得過我高俅。
“你給我聽好了,到了天師府以後,一切都聽從國師吩咐。”
高俅囑咐道:“國師乃是為父的師父,就是你的親爺爺,你要對他比對你親爹我更尊敬知道嗎?”
“國師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國師不讓你做的事情,你打死都不能做。還有,你腦子不行,那就一切聽國師的,做事之前先問國師,要是惹國師不開心,你就自己去跳護城河。”
高俅說完,塞給高柄一遝交子,便讓他去找郭京報道。
送走傻兒子,高俅又開心又輕鬆,覺得自己真是大聰明。
解決了傻兒子不說,還討好了郭京,真是一石二鳥,一箭雙雕。
高俅不知道,就是這個他嫌棄的傻兒子,正是因為他無心之舉,竟讓他的成就比他親手提拔的兩個小兒子還高。
有時候選擇,真的大於努力。